首页 > 军事历史>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527节

  “禀刘都统,宿州知州印信,宿州官吏黄册皆在此,宿州请降。”

  “还请刘都统,救一救汴水,救一救宿州!”

  其余人也都伏地大呼:“请刘都统救宿州!”

  刘淮没有接过印信,也没有答应这些人的请求,而是直接问道:“你是何人?是宿州知州大周仁,还是宿州通判蒲察徒穆?”

  这二人算是宿州的一二把手,在历史上的隆兴北伐中,被邵宏渊围在了虹县,却最终向李显忠投降,成为了李、邵二人龃龉的起因。

  为首的中年文士摇头以对:“这二人都已经跟着蒲察狗逃了,城中的流官也都跑了,臣下乃是符离县主簿刘时,是宿州本地士人,带领这些乡人,向刘都统请附!”

  说罢,刘时膝行向前两步,双手捧着黄册与印信向前伸了伸,仿佛担心刘淮会拒绝一般。

  在历史上,李显忠在攻破宿州之后,就是让刘时暂代的宿州知州。

  刘淮对此当然是没有印象的,却不妨碍他立即就从刘时的站位与职位上分析出来了此人的身份。

  这厮必然是宿州有数的豪强之家。

  也因此,刘淮也没有给这厮好脸色,看着符离城半晌之后方才说道:“刘主簿,你可知道,这已经不是金贼第一次想使用这等阴损招数了吗?”

  刘时浑身一颤,连连摇头。

  刘淮也没想让刘时回答,只是自顾自的说道:“金贼想要在徐州挖开苏堤的时候,徐州士民群起围攻,硬生生的将金贼打跑了,而你们宿州士民呢?”

  刘时鼓起勇气说道:“刘都统,士民是不应该作苛责的……”

  “刘主簿。”刘淮打断了对方的言语,声音加重:“应该说民不应该受苛责,但你们这些士,平日百姓供养你们,官府敬重你们,到了这种千钧一发之际,又有何作为呢?”

  刘时心中惶恐起来,却偏偏依旧得双手举着印信与黄册,也不敢放下,一时间汗流浃背。

  金军刚走,汉军就要继续来祸害宿州了吗?

  刘淮继续说道:“刘主簿,其实这些都可以用怯懦来敷衍过去,毕竟人人皆有求生之念。但我还有一点不解……”

  说着,刘淮指向了汴水:“我麾下也有治水的人才,他们为了弄清一条河的水文,殚精竭虑,风餐露宿,实地访谈考察,往往要过上数月才能成功。

  这条汴水绵延千里,沿途路过有高有低,有的是河堤,有的是河滩,在黄河决口之后更是水文复杂。武捷军一群初来乍到之人,是如何知道从哪里掘开堤坝,就能淹没符离县全县的?”

  刘淮终于看向了刘时,以及他身后明显有些慌乱的其余人:“刘主簿,你说究竟是谁告诉金贼的?是普通百姓?又或者是金国的流官?总不能是那蒲察世杰有他心通,能预知因果吧?”

  刘时更加汗流浃背。

  除了蒲察世杰有特异功能这种明显是笑话的言语之外,其余两种人也不太可能,普通黔首与金国流官哪有这本事?

  那就只能是本地大户豪强了。

  不管做出此事之人究竟是为了什么,还是说他们是被逼无奈,既然做了,那就已经站在了宿州士民所有人的对立面。

  该不该清算?!

  太应该了!

  可刘时也是官面上的人物,如何不知道这就是标准的政治风波开端呢?

  到时候很有可能演变成瓜蔓抄的!

  事实上刘淮也是如此想的。

  汴河大堤被掘开,真的是因为豪强使坏吗?

  这倒也不一定,没准就是金国流官对于文书比较认真,知道每年堤坝修补的地点呢?没准是有寻常百姓被逼问呢?没准是蒲察世杰真的运气极好呢?

  都有可能的。

  但关键在于,刘淮要以此事为政治上的抓手,来清理一遍宿州的民政。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这与豪强大户他们本身究竟是善是恶无关,而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大量的生产资料,如果不想办法从他们手中夺过来,宿州受了兵灾与水灾的百姓该怎么办?

  难道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死吗?

  这也就是历朝历代都要抑制豪强的根源所在了。

  用一句后世电影中的话来说,那就是:这无关私人恩怨。

  如果刘时能牵头来做此事,那再好不过。可若是刘时敢敷衍过去,那么刘淮就要先拿刘时开刀了。

  “臣……臣愿为刘都统查明真相……”在犹豫片刻之后,刘时还是咬牙下定了决心。

  “不,不是为我。”刘淮再次十分不礼貌的打断了刘时:“是为了宿州士民查清楚元凶罪魁!”

  “是!是!”刘时已经被彻底压服,只会连连称是。

  刘淮到了此时终于伸手接过印信与黄册,对着跪倒在面前之人说道:“都起身吧,下面,商议一下如何救灾!”

第646章 慑服豪强抚良善

  其实没什么可商议的。

  河流决口首先要做什么事情,傻子都知道。

  当然是要堵住缺口了。

  但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理论上把大象关到冰箱里还只有三步呢!

  这年头也没有挖掘机,全靠人力,想要堵住决口之地,就得召集民夫,由水利专家统一指挥,再用竹筐、木桩、树枝、石块乃至于沉船填充决口。

  这是唐朝就有的办法,所谓竹络装石是也。

  可关键就在于,谁也没想过汴水会决口,这些东西没有提前准备,而大水所产生的泥泞更是让民夫集结都成了大问题。

  更何况这是冬日,在水中工作片刻,就足以让人丢半条命了。

  然而在刘淮用自己的威望强行推动下,这些困难还是被一一克服了。

  宿州大户原本还想要与刘淮讨价还价,被他以‘与金贼私通,掘开汴水,毁坏乡里’为理由,抄了几家后,立即就老实了。

  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更是出了最为紧缺的粮食。

  随后,符离周边遭灾的百姓被组织起来,全都充当为民夫,老弱烧火做饭,青壮做工,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自救运动。

  不得不说,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宿州上下的齐心协力之下,不过三日,汴水上三个较小的缺口已经被堵上,只剩下最后一个较大的缺口还没有堵严实。

  到了十二月十七日夜间,寒冷的北风又刮了起来,温度在一夜之间迅速降低。

  刘淮知道,这必然会导致灾民的生活更加艰难,可他没有想到的是,经过几日低温之后,这次降温仿佛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将汴水彻底封冻。

  不管这是不是好消息,最起码决口处也结上了冰,民夫终于有机会将决口彻底堵住了。

  “这是不稳固的。”刘时踏着冰面,遥遥看着一块块大石堆在决口之地,对刘淮说道:“刘都统,大石与夯土之间有冰晶相连,待到春日冰雪融化之时,河水就会从中涌出,到时候河堤还是会决口的。”

  刘淮点头:“我自然是知道的,但为了解决迫在眉睫之事,不得不先敷衍了事罢了。”

  说着,刘淮指了指一处高地上的民夫营地:“正如同宿州百姓,此时衣食全无,我也只能给他们一些破麻以作衣服,再给他们一些豆粕马料麸糠以作饭食。”

  “但我更知道,人不是畜生,不能长吃这些东西,还是要有正经饭食吃的。也因此,每户也应该有几十亩地可耕,有一头耕牛,再养两头猪羊,种几棵桑树,方才能活出个人样来。刘主簿,你说是不是?”

  刘时听到刘淮再次提起此事,头皮都有些发麻,拱手说道:“刘都统爱民如子,臣下佩服,可是……那些大户们,也都应该是刘都统的孩子啊!即便犯下错来,也应该作责罚,如何能轻易打杀呢?”

  刘淮淡淡看了刘时一眼,冷哼一声。

  几名时时刻刻将目光投向此地的亲卫甲士立即齐齐上前一步,似乎就等刘淮一声令下,就将刘时当场格杀。

  刘时再次汗流浃背。

  刘淮从怀中取出几封信,递给了刘时:“且看一看吧。”

  刘时接过,先看了看落款,发现是一名唤作梁肃之人,随后就看向了书信中的内容,随后越看越惊讶。

  “徐州……刘都统,徐州不是自行举义,来投奔汉军的吗?为何要行此酷烈手段?”

  刘淮遥遥眺望着河堤,摇头以对:“不是我想要用这些手段,而是时势所迫罢了。”

  这几封信都是梁肃写来的,他到了徐州坐镇时,一开始还是妥妥当当,可随着具体权力的交接,麻烦事就来了。

  不知道是因为与金军打过一场之后起了胆子,又或者是真觉得自己是手握精兵,可以讨价还价,徐州豪强们竟然在梁肃入驻徐州的第二日,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

  真的是下马威,就在州府衙门口,光天化日之下,其中一家豪强的仆人驱车将梁肃惯乘的那匹骡子碾死了。

  这下子不仅仅梁肃又惊又怒,就连程凤这些诚心投靠之人也纷纷慌乱起来。

  当然,梁肃乃是宰相之才,要是因为这点事情就退缩,那才是见鬼了。他干脆以此为借口,拉住程凤等五人,随后对彭城上下开始汰撤。

  这就是要对着干了。

  事实证明,在正经军兵的面前,这些豪强没有什么还手之力,吃了一记下马威的梁肃以更加酷烈,更加快刀斩乱麻的下马威杀了回去。

  短短五日之间,彭城竟似又打了一场大战一般。

  刘时虽然不知道具体内情,却还是从书信中的只言片语就能看出,徐州究竟遭遇了何等程度的整治。

  那里可是主动起事响应的徐州!

  这刘淮刘大郎果真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性子。

  “刘主簿,你是个聪明人,提一些要求吧。”刘淮将身上的罩袍紧了紧,随后扶着刀淡淡说道。

  刘时思量片刻之后,咬牙说道:“大郎君,我想知道徐州的程大郎有什么许诺。”

  刘淮不在意的说道:“程家的土地完全保留,却不能强留佃户,而且得完成度田。程大郎儿子现在还小,在我身边作书童。程家可以参与海运买卖,若是我能成大事,允他在海外有百里之地,裂土封侯,为姬周故事,永为藩属。”

  一二三点还是比较实在的,可以保留土地作根基,也能获得海运巨利,还能提前给儿子在中枢安排前途,但第四条海外裂土封侯是什么鬼?

  仿佛意识到刘时的疑问,刘淮笑了两声方才说道:“这些都是程大郎提出来的,梁先生替我做了许诺,至于程凤为何会有此般要求,我也不知,不过倒也无妨。”

  刘淮不知道的是,如程凤这等黑白两道通吃的大豪商贾,消息最是灵通。他们与山东海商也是有些姻亲的,自从何子真开辟航路以来,越来越多的商船开始进行海洋贸易,短短几个月之间就已经收获了许多情报。

首节 上一节 527/6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下一篇:三国:神级选择,我召唤千古一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