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546节

  刘淮摇头:“五郎你想多了,这里面许多都是有功之臣,哪里是说裁撤就能裁撤的?只不过其中有些人的能力已经难以率军野战了,与其之后在战场上身死,还不如此时让他们去到州府当钤辖之类的武官。”

  辛弃疾恍然,此时再看第一份名单的时候,心底就有数了。

  比如其中的天平军将领,也是他的族弟辛文远。

  他的本事最多还是在军中统筹事务上,打仗就稀松很多了。

  之前他之所以能在天平军中担任千人统领,最多的还是因为耿京要平衡军中的各方势力,同时安抚辛弃疾罢了。

  对于志不在此的人,辛弃疾出面劝一劝,大概还能成功,只不过其中某些人就有些麻烦了。

  比如张安国。

  这厮是天平军中排名十分靠前的大将,论打仗手艺也不错,可关键就是,他的江湖气实在是太重了。

  张安国是标准的两宋武人,贪鄙悍勇两头冒尖,如果是这也就罢了,毕竟封建时代参军是为了吃饷,想要让人人都是五讲四美好青年,根本不现实。

  但是这厮还有个毛病,就是一身的江湖匪气,经他手的兵马,很容易就染上重人情,轻军法的土匪山寨作风。

  诚然,类似张安国似的军头,也有一定的魅力所在,只要他认作兄弟之人,从此就有了羽翼遮风挡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向心力也很强。

  理论上只要张安国敢冲,他那些在军中拉拢的弟兄们就敢跟着他冲杀,战斗力也可以得到保障。

  就如同《亮剑》中的李云龙一般,虽然不少人批判他有军阀作风,却不耽搁有许多人喜欢他,如果现实中有这么个人,也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可关键就是李云龙能配合赵刚的工作,可张安国连军中文吏与军法官都忍不了,虽然不至于做出杀人藏尸的恶劣行径,他却也让带头将军法官孤立,使得工作难以展开。

  这厮完全是想要在军队中搞一言堂,将军队变成他的私兵。

  土匪化的军队难道能打天下吗?

  对此,刘淮自然是恼怒的,他还是忍着性子再三写书信劝告,然而张安国在书信中赌咒发誓保证,反过来就继续我行我素,甚至找茬鞭笞了军法官一顿。

  这就是给脸不要了。

  可刘淮却依旧不能轻易处置处罚张安国。

  莫说他的天平军元老,就凭他剁下石盏斜也脑袋的功劳,刘淮也得忍让一二。

  否则立下如此大功之人,都能被轻易处置,谁还会拼死冲杀?

  至于不管更是不可能。

  军中文吏与军法官都是由节度府指派,若是人人有样学样,将其殴打驱逐,那汉军到底是谁说了算?刘淮还是各路军头?

  “大郎,你是想要将这些人明升暗降吗?”辛弃疾看着名单,许久之后方才说道:“还是说从此之后弃用?”

  刘淮点头后复又摇头:“这也算是一种酬庸,征战辛苦,的确得以官爵与财货相酬,可绝对不能再让他们占据重要位置了。

  五郎,你可知道我与宋国的虞相公已经说开?”

  辛弃疾缓缓点头。

  “接下来的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了,我必须得做宋国与金国联手的准备。到时候以忠义军、靖难军为骨架的汉军就是我等唯一的依仗,不能打硬仗的,都得到地方任官。”

  辛弃疾长长叹气:“大郎,乱世之中,兵权最重,因为这是重新定富贵,分高下的时候。今日是个裨将,只要敢豁出命去博一把,明日说不得就能封侯称公,可到了地方任职,如果没有好的机会,那就只可能按部就班排资历了,此生也就看到头了。

  大郎,你这不单单是要夺人军权,更是要断人财路……会有人出怨怼的。”

  刘淮对此也无奈:“可若是他们在上面挡着,那些有本事,有军功之人就彻底上不来了。上头人一旦庸碌,连带着这些有本事的一起沦丧,岂不是更加令人心痛?”

  辛弃疾闻言只能连连摇头:“大郎,你是想要让我去说服张安国他们吗?”

  “不是。”

  “哦?”

  刘淮诚恳说道:“之前山东西路卫所组建的时候,五郎已经为我背负了一些怨言,如今怎么还能让五郎继续担责的。只不过你为我副贰,总得与你有过言语。”

  辛弃疾缓缓点头,再次看着手中的名单,良久之后方才说道:“我对这份名单没有异议,明日召开大军议的时候,我会带头同意。”

  刘淮舒了一口气:“有五郎支持,那大事可定了。”

  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辛弃疾就告辞离去了。

  不过辛弃疾回到自家房舍之后,却没有立即入睡,而是召来了三名住在一起,十分得力的族弟。

  正是辛文远、辛元英、辛经纬三人。

  “五哥,有什么事情吗?”

  辛文远见到辛弃疾正襟危坐,莫名有些紧张的询问。

  辛弃疾将目光从三名族弟脸上扫过,指了指辛文远说道:“明日大军议,无论都统郎君说什么,你都不许有一字反驳。”

  辛文远一愣,直接蹦了起来:“我……我做何事了?都统郎君竟……竟要杀我?”

  “坐下!”辛弃疾一阵无语,低声呵斥道:“谁说要杀你了?”

  辛文远愣了片刻,方才瘫回到了座椅上。

  见其余两人也是面色惴惴,辛弃疾叹了口气,只能据实相告:“刘大郎想要将你的军职革除,转为民政或者地方武官。”

  “至于你们二人。”辛弃疾又看向了辛元英与辛经纬:“各有封赏,职阶也有所提升。”

  辛文远呆愣了片刻,随即如同虚脱一般瘫在椅子上,良久之后方才说道:“阿兄,就这点小事,难道还需要提前商议吗?我刚刚还以为……还以为要身死了……”

  辛弃疾看了辛文远许久,缓缓言道:“你不觉得这是刘大郎在打压你吗?”

  辛文远擦着额头的汗水:“这算什么打压,我是不是冲锋陷阵的料子,阿兄你还不知道吗?咱们兄弟几人,有人能用心文事,反而是件好事,打完天下,最该有人去治理的。”

  “更何况,我与大铁枪的性命还是都统郎君亲自救出来的,此时又是下属,其余人可以与都统郎君起怨怼,我们二人却是绝对不可的。”

  辛弃疾猛然想起了那是近两年之前的事情了,当时耿京派几人南下联系宋国,到最后反而被金贼当签军捉了。

  李铁枪与辛文远恰逢其会,在签军营中见到了刘淮,一起发动了暴动,方才有后来的一系列生死纠葛。

  辛元英听到自己要升职,心中大定:“兄长,人各有志,阿远没有怨气,不代表别人没有。明日军议,很有可能要出事。”

  辛经纬却撇嘴说道:“怎么可能出事?底下兵卒刚刚分了地,入了卫所,正在感念都统郎君恩德。上面的将军们就算再气愤,拉不起兵马又能如何?难道还能单骑投奔金国或者宋国不成?”

  辛弃疾一时间也只能缓缓点头称是。

第667章 北伐路线分歧多

  三月初二,大军议。

  其实有许多人已经在私下里把这个会议唤作大朝会了,在事实上也差不了多少,不仅仅是武将参加,在山东两路说得上话的地方官与中枢文官也参与了进来。

  当然,这话是不能让陆游陆先生听到的,否则到时候吃了挂落,谁也救不了。

  此番军议的大致内容,与会人员心中还是有数的。

  无非就是赏罚进退罢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无论升迁还是贬谪的名单,想要定下来也不是刘淮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最起码得跟心腹做些商议,并且整理报功文书,收集各种资料,并且与各个山头的代表人物作沟通商议,就如同昨日跟辛弃疾的交心一样。

  而这些派系大佬也会如同辛弃疾一般,跟自己的心腹透露口风,要一些保证或者作一些保证,从而维持各自派系的稳定。

  这不奇怪,军内无派,千奇百怪,这么多政治诉求混杂在一起,人也是不可避免的要分出派系来。

  有一定人事推荐权的高阶文官自然也会有些心腹来做事,当目标统一的时候,也自然有政治同盟,随之出现的则是各个派系的领袖。

  当然,汉军派系还处于十分基础而且混乱的阶段,并且有向更加混乱发展的趋势。

  就比如原本主客矛盾,大约是山东北地人与宋国北伐之人的矛盾,在王友直掺和进来之后,河北人的势力也逐渐冒头。

  而可以预见的则是,随着北伐的深入,到时候河北人与河南人的团伙势力会越来越大。

  更加理所当然的是,这些新加入汉军之人,是根本不可能效忠宋国的。

  面对这种局面最绝望的应该就是陆游了,虽然他的官职犹如坐了火箭一般,此时已经板上钉钉的京东两路宣抚使,但他却根本拉拢不过来几个人。

  为此,陆游与虞允文之间已经用书信展开了好几轮的骂战。

  总结一下就是。

  陆游:大宋得北伐。

  虞允文:你先拉拢汉将,到时候配合大宋一起北伐。

  陆游:你不北伐中原,我拿什么去拉拢山东人?

  虞允文:你不拉拢山东人,我怎么能全力北伐?

  ……总归来说,就是这么复杂而又简单的罗圈架。

  隐藏在两人焦虑背后的事实,则是山东宋国话语权被急剧稀释。

  如果说南下两淮之前,自立派与忠宋派还可以斗得旗鼓相当的话。

  在张荣战死,东平军上下对宋国离心离德;耿京战死,天平军集体加入汉军的今日,魏胜也只能勉强拉住人心,却根本管不了底下人心长草了。

  除此之外,从宋国北上之人也有许多不妥当起来。

  不说潜心完善儒家学说的朱熹,也不论本身就是超级大愤青的陈亮,就连张孝祥也完全投入进了北伐大业之中,完全忘了拉拢人心的职责。

  至于宋军中最为出彩的悍将员琦,此番立下大功之后,更是一门心思投入到了军事训练中去,与张孝祥互为表里,准备在北伐事业中留下些许名声。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志向定下之后,往往会付出全部身心,尤其还有同路的志同道合之人时,很容易就陷入进去,再难自拔。

  此时此刻,陆游虽然高居魏胜右首第一人的位置,然而环视元帅府厅堂中的山东文武,心中渐渐感到冰凉起来。

首节 上一节 546/6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下一篇:三国:神级选择,我召唤千古一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