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14节

  谁敢渡河?!

  而他们所在之地,乃斜水北注渭水水口,距那可能再度塞坝的山谷仍三十多里,没时间让他们去查探是虚是实。

  “怎么办?若因我等迁延不进而导致右将军战事失利,谁能担得起这罪责?!”令狐愚直接把锅率先甩给了夏侯褒。

  只要夏侯褒下决定,最后真的败了,责任也不用他担。

  夏侯褒沉吟犹豫,最后望向渭水北岸。

  毌丘俭与牛金的部曲此刻陈兵渭北河畔,似乎只待他们一有动作便会向那座中洲发起进攻。

  “此必是疑兵之计!渡!”夏侯褒狠下决心。

  先头千余部曲很快在犹豫彷徨中涉入浑浊的斜水。

  可就在他们走到斜水中央时,五丈塬上突然鼓声大作!

  已踏入斜水的魏军一时惊愕,一个个止住脚步不敢前行。

  须臾之间,斜水西岸本在守备的汉军竟如狼似虎般冲下斜水,斜水中的魏军愣神一瞬后扭头惊退!

  令狐愚与夏侯褒恍惚之间朝渭水北岸望去,只见一面硕大的白旗正指挥他们速退!

  “快走!”令狐愚已经麻了,直接带着自己还未下水的三千河东军扭头便跑。

  五丈塬上。

  金吾纛旓之下。

  刘禅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没有放弃收拢军心的机会,在一众臣僚错愕的瞩目下抡起了鼓槌。

  奋进战鼓的节奏早已深入骨髓,他私底下不知拿着筷子敲击练习过几千几万次,此刻挥起来也是真的毫无迟滞生疏之感。

  塬下闻听鼓声,分别向东西追杀而去的将士冲得很快。

  赵广业已带着一千虎贲向西发起冲锋,追击溃敌。

  擂鼓三通,刘禅命一龙骧郎上前接槌,自己转身坐回木椅之上,继续静静观望。

  亭下群臣鸦雀无声,不少人偷偷看向这个略显陌生的君王,复又看向塬下追亡逐北气势汹汹的将士,最后尽皆肃容。

  刘禅气息很快平复下来。

  只见渭水北岸的曹军,终于砍断了捆绑木桥的绳索,开始分别向东西退去。

  扭头西望,只见七八里外,先前在原地休养的数千曹军结阵东来,毫无疑问,是来接应溃军的。

  木椅旁的陈祗似是察觉到了天子所思所想,道:“可惜了,若是魏寇举军而来,无人接应的话,此刻怕只能弃甲曳兵而走了吧?”

  亭下众人见终于有人说话,一时皆是附和起来。

  但就算如此,此刻的魏军弃甲奔逃的人仍不在少数,殿后部曲已被大汉将士追上,没能组织起太顽强的抵抗。

  以此情势来看,斩获一两千应不成问题。

  刘禅看了一会儿,再次将目光朝正北的匈奴营地望去,紧接着整个人脑袋一懵,呼吸一滞!

  一大团骑兵此刻正直直朝着西面陈仓方向奔去!

  然而使得刘禅心中惊疑的却并非这一大团骑兵,而是匈奴营地东方,另有一团规模略小的轻骑直直向东!

  如此情形实在出人意料。

  刘禅一时也不敢确定了,开始疑惑,关兴与杨条到底擒没擒王?

  若是果真擒王,说得匈奴来降,全部去陈仓尚可以理解。

  自然是替赵云解围,再举陈仓之兵杀向渭南,把张郃溃军彻底堵死在渭水南岸。

  可是向东呢?为何向东?

  阻止渭北的毌丘俭回郿坞?

  然而半刻钟后,那支骑兵便已越过郿坞北方的荒野,继续东奔。

  郭攸之一脸茫然:“陛下,中监军…难道要去长安?!”

第78章 大魏国运

  接近中午。

  战事告一段落。

  向西追击溃军的赵广、邓芝部曲在追杀过程中斩首近千,俘虏千余,获甲两千余领。

  溃军最后被列阵来迎的曹军接走。

  汉军前部因追杀失了阵型,赵广率虎贲试探了一番后没讨到什么便宜,徐徐退走。

  东面的令狐愚与那夏侯褒一开始还想组织部曲且战且退。

  然而气势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加上他们乘船而来,近似于背水一战,为了能夺船而逃,士卒一个个跑得比谁都快。

  可当他们跑到漕船边上,问题很快出现。

  此地并非渡口,船舷距岸边有些距离,上船靠搭长板,登船速度缓慢。

  拥挤之下,不少魏国将士落水。

  汉军冲来挑战,知晓登船无望的魏军士卒开始继续向东溃逃。

  到了这时,知晓再不抵抗就只能死的魏军,才终于在令狐愚的组织下列阵反抗。

  至于那夏侯褒,则早就乘船弃部曲而逃了,怎么说也是夏侯惇之子,犯了国法也罪不至死。

  见魏军抵抗顽强,汉军转过头夺取停在渭水畔的漕船,得船九十二艘,获粮两千余石。

  中午,刘禅下塬劳军。

  宗预、邓芝、董允、赵广等人齐聚一帐。

  “陛下,如此说来,安国当真说降了刘豹,带着刘豹部众一起去陈仓解围了?”

  赵广一脸的不可思议中又带着掩藏不住的兴奋。

  关兴等人闹出的动静,下了塬的众人并不知晓。

  此刻听天子将之道来,一个个皆是惊异无比。

  “必是如此了。”刘禅点头,脸上带了些笑意。

  “安国带了千余骑,进了匈奴营地后便没了动静。

  “之后又整整齐齐各奔东西,总不可能是安国与杨条全军覆没,或一起降了匈奴吧?”

  帐中众人一时失笑,其后又都惊叹颔首。

  虽不知关兴到底做了什么,但说擒王便真的擒王,实在教人不得不为之叹服。

  “就是不知,安国为何要率骑向东去?”董允说着便看向另一位侍中郭攸之。

  “总不能真如攸之所言,去长安城了?”

  郭攸之沉默片刻后摇摇头:

  “先前不过是惊讶失言罢了。

  “曹叡虽东归洛阳,但想来除那夏侯楙外,城中势必留有其他老成持重之人共守,且守军应还有万余人的。

  “中监军至多不过千余骑,这么点人去长安,做不了什么。”

  赵广神色一异:“匈奴此来就是为了保护粮道,会不会是安国带着匈奴去劫粮了?”

  宗预皱眉思索一下后点点头:

  “确有这种可能,安国东奔之时,渭水附近的魏寇不能望见。

  “或许就是打一个时间差,毕竟除匈奴外,魏寇此刻在关中几无骑兵可用。

  “安国率骑东去,很容易便能隔绝郿坞与长安之间的交通。

  “若下游有粮船逆水西来,见匈奴领命来护粮道,一时无备,安国得手不难。”

  宗预言罢,众人连连颔首。

  关兴似乎很擅长靠时间差与速度打信息战。

  当日斩首曹真之时,便是关兴第一时间派人袭夺邮驿,截杀了曹叡派往陇右的信使,为后面袭夺街亭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此刻又是兵贵神速,所有人都未及反应,便又率轻骑去隔绝郿坞与长安的联系。

  也不知是不是关公的败亡给关兴上了惨痛的一课。

  当年吕蒙白衣渡江,便是一路袭杀斥候,隔绝了江陵与襄樊的交通。

  邓芝神色略略兴奋,道:

  “经此一役,不论安国得手与否,他既轻骑东去,郿坞魏寇想不挥师东归都不行了。

  “陈仓城下的魏寇也必然要东归,不可能再上陇山了,我大汉已有陇右矣!”

  闻听此言,众人皆是振奋。

  从长安到郿坞两百里,从郿坞到陈仓又一百里,更只能陆运,两三千骑无人可制,曹军陇右粮道彻底断了。

  更别提关中曹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迷,强行上陇只能是送死。

首节 上一节 114/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