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135节
“他们所言未必没有道理,但马谡前车之鉴在前,我不过是不愿违抗军令,求稳而已。
“战机转瞬即逝,可能等赵帅军令传来,命我出兵相攻时,司马懿已筑好营垒,难以拔除了。”
傅佥看着王平沉默好半晌,最后竟是有些不满地摇头道:
“他们说的到底有无道理,难道讨寇将军不清楚吗?
“陛下那日在渭滨跟将军说的那句「不宜妄自菲薄」,将军难道忘记了吗?”
王平闻言为之一顿,一阵恍惚。
再看傅佥脸上些许不满之色,半晌后终于是站起身来,毅容沉声道: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陛下与赵帅何以命我们谨守营寨,不得出寨野战?
“不就是因为陛下与赵帅已料到了眼下将士骄纵,人心思战的局面。
“不就是因为陛下与赵帅已因孟达之败,看出了司马懿非易与之辈。
“张郃前车之鉴在前,司马懿竟仍敢率大军出于上游,悬军深入。
“更甚者,竟还敢将人马一分为二,南北立寨。
“为何?
“不是因他蠢笨如猪,也不是他如张郃般弄险,而是他与陛下、赵帅一样,知己知彼。
“既对自己有信心,又对我大汉将士人心思战,将士骄纵有所考量。
“他唯一没料到的,就是陛下竟能在连战连胜,兵临长安后,仍持重如山,步步为营。
“而陛下与赵帅唯一没料到的,就是司马懿竟会潜渡我军上游,孤军深入。
“将大军一分为二,分驻南北的冒险之举,同样不可谓不巧,不可谓不奇。
“方才诸将人人怒而请战,以为必胜,难道不正是中了司马懿示敌以弱的攻心之计?
“可我细柳营不过八千战卒,能分兵多少去打司马懿?
“分兵四千?槐里再出两三千?
“以区区六七千人马,逆击司马懿,我大军恐怕一成胜算都没有。
“便是赵帅再从棘门分三四千人出来,胜算怕也不过三成。”
傅佥点点头,长出一气:
“将军既然清楚,方才何不于众将面前明说?”
王平皱起眉头沉声道:
“阳群、邓铜等人皆追随先帝多年,我一賨蛮,又是伪魏降人,突然居于他们之上,本来就难以服众。
“加之他们人人请战,我说再多也不过激起众怒,浪费口舌。
“待赵帅军令一至,他们自然无话可说。”
傅佥闻之心底一叹。
说到底还是王平崛起得太过突然,手底的兵都不是自己练出来的。
而性格又确实有些孤僻,不擅长与下属接触,平素里与下属也没有什么私下往来,所谓公事公办,自然没有什么恩义与感情可言。
若非阳群、邓铜等校尉也一心欲报先帝殊遇厚恩,恐怕王平身负将帅之才也难以发挥。
就在此时,将帐卷帘突然掀开,一个全副披挂的大将走进帐来,带进来一股浓郁的腥气。
“赵帅?您怎么亲自来了?!”
傅佥顿时神色惊诧,迎上前去。
只见赵云满身是血,铠甲上还挂了些肠肠脑脑,显然刚刚在外面经历了一场恶战。
“子钧派过去传消息的百余骑遇到了五六百虎豹骑截杀。
“我收到探马消息,亲自带五百骑杀了出来,才把他们吓退。
“这才知道司马懿竟率军出现在了上游,差点就要被司马懿用虎豹骑隔绝消息了。”
细柳与棘门相距近三十里,中间的哨卡全部被虎豹骑清理干净了。
虎豹骑实在精锐,匈奴骑兵与羌人骑兵根本不是对手,且两族刚刚归汉,人心未固。
所以赵云早早下令,让两族骑兵全部收缩在营寨附近探视,不到危机关键时刻,都不需要放骑兵出来交通消息。
王平道:“赵帅,细柳营诸校尉司马都在主动请战,请您下令,是战是守?”
头脸须发上都挂满鲜血的赵云对着王平咧嘴一笑,一口白牙在满身血色中格外晃眼:
“子均刚才说的话我都听见了。
“我确实都没料到,司马懿用兵竟如此自信大胆,先是孤军深入,又是分兵南北。
“有张郃之败在前,他手下将士军心却不动摇,敢跟他前来犯险,足可见他甚得将士之心,也足可见他将士骁悍。
“所以固守待丞相来援是对的。
“不去说什么以少击多,以劳击逸,以弱击强。
“只说若是胜了,于大局何加?
“若是败了,于大局何减?”
一身是血,满是腥煞之气的老将军目光柔和地与王平对视。
王平低眉,略一思索道:
“若胜,粮道畅通,我大军士气小有增益,却囿于人少,难以将他彻底歼灭,也没办法渡过渭水,兵临长安。
“若败,先前溃败的魏卒士气大涨,司马懿若不吝死伤强攻槐里、细柳二营,二营必失。
“如此一来,丞相大军将被司马懿阻于细柳,无法再往东去,威胁魏寇粮道。
“司马懿只须固守不战,我大汉两三个月后就断粮了。”
赵云赞许点头:“不错,胜之所得,不能改变大局,败之所失,却极可能让我们与长安失之交臂,为何要打?”
说着,赵云一手揽住王平,另一手揽住傅佥,颇有些语重心长道:
“我大汉既需要疾风迅雷,势如烈火的熊虎鹰隼。
“也需要你们这样沉潜刚克,坚若磐石的铁壁之将。
“稍后把众将召来,我来给他们下令。”
“唯!”王平抱拳应声。
犹豫一下后又问道:
“赵帅,司马懿兵分南北,渭南那支人马若去猛攻斜谷栈道…”
赵云笑笑:
“司马懿看似大胆,实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他要真大胆,直接率大军去攻斜谷就是了,何必兵分南北,诱我大军出寨与他野战?
“不过因槐里距五丈塬仍一百五十里,他怕举军深入,丞相突然出现把他退路断了罢了。
“所以这兵分南北,既是示我以弱,诱我出击,也是露怯。
“只要我大军不动,他便不知五丈塬虚实,必不敢轻动,最多派小股人马前往试探罢了。”
四月十七。
天色将亮未亮。
仍在睡梦中的刘禅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急促的鼓点声。
醒来,一串急促的脚步与铁甲的窸窣在门外响起。
赵广的声音从门外传来:“陛下,魏寇来了!”
刘禅推衾而起。
门外守了一夜的宦侍疾趋入内,为天子整肃衣冠,束带擐甲。
第91章 代价
“不止骑兵?!”
“步卒怎会来得这么快?”
“魏寇不是昨日才到槐里?”
天子行营外的几座木亭下,侍臣们惊惶失措,议论纷纷。
侍郎陈祗侍立天子身侧,看着朦胧的晨色中数不清到底几千还是几万支的火把,神色愕然不已:
“杨安定…昨日不是还以两百骑送苏孝廉回武功坞?难道一路上就没有发现魏寇?”
亭下众人目光尽皆望来。
陈祗问出了大部分人的疑惑。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