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35节

  李世民抬头,看着更多的软甲,轻声说道:“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

  太子,这幅软甲成型用了多久?”

  “启禀父皇,一副软甲用时十日。”李承乾一句话说完,殿中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同时惊讶的抬头,十日,一副软甲,这太快了吧?

  “父皇,这九副软甲,同样是十日之内打造出来的,诸工艺,工部,将作监,少府监都有记录,父皇可随时验看。”李承乾神色自信的拱手。

  皇帝微微点头,李承乾的意思是说,这些东西都是在工部,将作监和少府监的监视下打造而成的,随时可以查看。

  “你用心了。”李世民轻轻的点头,神色感慨。

  这样软甲其实用处不多,多是贵人行走所用之物,但这里面隐约牵涉到的对更重要战甲的打造,譬如明光铠之类的,就是一些不得见人的秘术了。

  “今年你做的很好,明年继续。”皇帝略微赞赏,李承乾立刻拱手道:“多谢父皇。”

  ……

  第二个箱子打了开来,里面是一副巴掌大,但却有一寸厚的玉璧,旁边有一幅字。

  “这只玉璧,是年中吐谷浑进献上来的,儿臣借花献佛,呈送父皇,倒是这幅字。”李承乾说着,展开了字画,赫然就是上面有四十五个“寿”字。

  “最上面两排是儿臣和太子妃写的,下面三排,是儿臣和太子妃,握着象儿和厥儿,还有福昌儿的手写的,一共四十五个‘寿’字,以九五之寿,恭祝父皇身体安康,万寿无疆。”李承乾,苏淑,还有李象和李厥,同时行礼。

  “做的不错。”李世民难以想象的高兴,他立刻摆手,张阿难立刻接过字画,然后捧到了皇帝面前。

  李世民一个字一个字的划过,最后在安康郡主最后一个寿’字上停手。

  李世民欣喜的抬起头,看向群臣道:“诸卿,太子孝悌,又有父子仁爱,朕满意,诸卿亦要效仿。”

  “臣等领命。”群臣肃然拱手。

  长孙无忌站在一侧,心中感慨。

  他知道,皇帝这一辈子,其实最对不起的人,是高祖皇帝,他们终究是父子。

  父子走到了那样的地步,虽说是逼不得已,但终究心中有愧,但一生又不得不故作强硬,父子对立,最后直到高祖皇帝病逝,皇帝才痛哭起来。

  如今太子治家仁善,将来若是能够依此治国,那么必然会是大唐之福。

  ……

  第三个箱子,李承乾打了开来。

  里面同样是一幅画。

  李承乾拱手递上,同时说道:“启禀父皇,年中吐蕃赞普松赞在吐谷浑迎娶文成公主,时向长安遥拜,有太常博士尉迟乙僧作画当场,后成婚拜图,今日呈于父皇,贺祝父皇文成武德,一统四海。”

  “你早该呈上来的。”李世民抬头,目光越过李承乾看向下方的江夏郡王李道宗。

  李道宗咬着牙用力的点头,皇帝平静的点头。

  李道宗长松了一口气。

  一侧的李泰,神色不由得沉了下来。

  他今日,准备了《步辇图》。

第141章 李泰:父皇真的放弃了本王了,怎么办?

  宫台烛晔,酒热脸酣。

  李世民无比满意的看着《婚拜图》中跪倒在地的松赞干布,随后看向李承乾道:“松赞如今可还在通天河?”

  “在,鸿胪寺少卿宇文崇嗣回奏,松赞会在四月启程返回逻些,届时将会在逻些大办婚典。

  有消息说,今年后半年,逻些内部变动剧烈,不少高官或贬或杀,逻些的官场氛围焕然一新。”李承乾面色凝重的拱手。

  “注意着点党项。”李世民抬头,思索着说道:“吐蕃若要南下吐谷浑,党项是必经之地,可让职方司在那边埋上几只棋子。”

  “喏!”李承乾认真拱手,然后稍微后退半步。

  太子献礼已毕。

  李泰向前半步,低头拱手道:“儿臣恭贺父皇新年安康,儿臣和皇兄一样准备了三样贺礼,首要便是重新编修完成的《后汉书》,请父皇过目。”

  六名内侍刚将李承乾的贺礼抬下大殿,紧跟着就又有更多的贺礼被送了上来。

  八名内侍抬着四个大小不一的箱子来到平陛之上,前面两个大箱子被直接打开,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重新编修完成的《后汉书》。

  看着这些书本,皇帝微微抬手,张阿难立刻上前取出一本,直接递给皇帝。

  李世民打开看了一眼,随意翻了两页,微微满意的点头,然后他突然快速的翻到了书页的后侧,看了几眼之后,他脸上的满意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李承乾站在一侧,没有抬头,但他也知道皇帝心头的恼火。

  史书的编修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后人编修前人史书。

  如何从前人编修的史书当中得出新的感想,如何更有益于治理当今天下,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随意的翻译一遍,就叫编修。

  李泰编修《后汉书》,虽然也召集了不少的人才,但说实话,真正顶级的大儒是没有的。

  也不能说没有,更多的都是在《括地志》那边。

  那才是皇帝嘱命,驸马都尉苏勖总领,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等人联手编写,由光禄寺供给饮食,卫尉寺供给睡帐终成的正本。

  《后汉书》的编修,不过是魏王上书,皇帝点头,魏王总领,魏王记室参军蒋亚卿、魏王功曹参军谢偃等人编修,一切供给都是由魏王府内部承担。

  这里面的差距就大了。

  真正的儒者是不感兴趣的,尤其真正的儒者更知道其中的风险。

  曹王无所谓,魏王也没有关系,但赵国公长孙无忌不好惹,皇帝更不好惹。

  自从贞观以来,皇帝一直都在打压天下世家,现在编修一本仅仅是魏王领衔的《后汉书》,实在没有这个必要去惹怒皇帝。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这个道理他们都懂,若是太子领衔编修《后汉书》,那就是那一回事了。

  编修的人才不足,编修的时间又太赶,除了开篇苏勖抽空过来编修的一些东西以外,后面的东西,根本就不能看。

  李承乾平静的低头,他年初的一番算计布置,目的不就是为了今日嘛!

  ……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看着满脸渴望的李泰,他伸手合上书本,递给张阿难,面色平静的说道:“编的很好,三日后送弘文馆,无忌,你负责清点入库。”

  “臣领旨。”长孙无忌立刻拱手。

  李泰有些发愣的站在那里,就这?

  刚才太子不过是送了一副全家人写的“福”字,皇帝就欣喜的快要哭起来,他这边花了半年时间编修的《后汉书》就换来皇帝一句“编的很好”。

  就这。

  果然,父皇是真的放弃自己了。

  殿中群臣没人开口,便是柴令武和苏勖,也没敢开口。

  皇帝说的很清楚,三日之后送弘文馆,然后由赵国公轻点入库,也就是说,赵国公那里还要过一关。

  皇帝对《后汉书》的编修不感兴趣,真正审定他的人是赵国公长孙无忌。

  若是长孙无忌不满,那么这本书,可能还要……修?

  柴令武猛然看向李承乾,《后汉书》的编修是太子最初的想法,但是太子后来却放弃了,他们是为了防止太子改主意,这才抢先一步编修的……

  “咳!”李承乾突然咳嗽一声,看向李泰说道:“青雀一年辛苦了,今日,还有什么年礼敬献父皇的,为兄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看了。”

  殿中一瞬间的冷僵被李承乾一句话打散,李泰猛然间也回过神来,赶紧低头拱手道:“启奏父皇,去年吐蕃国使进京请婚,儿臣身临其境,回府之后,便和叔父阎立本说了此事,叔父用了半年时间,做了一副《步辇图》,儿臣于其上,提笔一首诗,今日呈现父皇,愿父皇威压四海,与天同疆。”

  说着,李泰从箱子里面取出了一卷画递了上去。

  皇帝坐在御榻上,看着李泰手里的画,目光看向李承乾,说道:“你们兄弟都想到一起了,很好。”

  李承乾赶紧真切躬身道:“儿臣也没有想到青雀竟然也想到了这里,儿臣原本想到,是若能将婚拜图传入西域各国,那么将来吐蕃若有什么不轨之举,便是万夫所指之局。”

  “儿臣也没有想到。”李泰脸色微微有些难看的看着李承乾。

  阎立本所做之画,绝对堪得上千古一绝,但经过了李承乾提前的一副《婚拜图》,感觉立刻就打散了九分。

  尉迟乙僧也不是什么一般人物,其父尉迟跋质那便以善画闻名于隋,人称“大尉迟”。

  尉迟乙僧便是“小尉迟”,早年还在宫里任宿卫官,后来才任从七品上的太常博士。

  当然,眼下尉迟乙僧的名声还没有彻底的打开,等到他完成《降魔变》之后,才会真正成为和阎立本齐名的大唐著名画坛宗师。

  皇帝目光在《步辇图》上看了一眼,然后平静的点点头,说道:“画的不错。”

  皇帝点评了一下阎立本的《步辇图》,然后就让人收拾了起来。

  李泰手里捧着一本奏本,然后低头拱手道:“启奏父皇,洛阳龙门寺石窟宾阳南北两洞佛龛已经完工,儿臣以此庆贺父皇万福,请父皇亲临开光,以为母后祈福颂愿。”

  李承乾站在一旁,对着李泰轻轻躬身。

  不管怎么说,李泰在洛阳龙门寺为他们的母后祈求冥福,或许他有私心,但这份情,李承乾必须领。

  李世民坐在御榻之上,目光扫过李承乾略带哀伤的面容,再看看李泰虽然低头,但咬牙抿嘴,拳头紧握的期待他的夸赞。

  李世民心里莫名的闪过一丝厌恶,那是你的母后啊,青雀……

  ……

  皇帝脸上露出一些笑容,然后点点头,说道:“青雀做的不错,明年三月,你跟朕一起到洛阳吧。对了,承乾,太乙妙严观那边如何了?”

首节 上一节 135/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