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36节

  “楼观尹文操真人,前几日进宫说一切已经妥善。”李承乾拱手,说道:“父皇初二若是有空,回程的时候,可以顺带去看看,儿臣也还没有去看过,不过太子家令去的时候,说很是庄严清静。”

  “很好!”李世民温和的点点头,说道:“就这样吧,朕初二去看看。”

  “喏!”李承乾微微躬身。

  站在一侧的李泰,嘴角微微抽了抽,怎么是他献礼,最后被夸奖的,反而是太子。

  “好了。”皇帝笑着抬手,李承乾起身,然后后退半步。

  一侧有内侍上来,将李泰上呈的各种礼物抬了下去。

  李泰此刻即便是心中有万般的不情愿,也只能退后一步。

  “父皇!”李治站了出来,开始他的献礼,是一本手写的书册。

  之后,李恪,李佑,李愔等人,也相继向前呈送新年贺礼。

  李承乾站在一侧,平静的看着,他的目光微微扫过李泰。

  如今的李泰,还有一步挽回局面的机会,那就是洛阳的龙门石窟。

  但可惜,他太急了。

  再加上阎立德只参与了一半就离开,剩下的一半,质量立刻下滑。

  工期太紧了,而李泰本人,亲自去的次数反而不多。

  李承乾眼神闪烁,如果明年夏天,李泰真的要向皇帝献上龙门石窟的佛龛,那么皇帝看到李泰修成的佛像的那一日,就是李泰被发配到地方的最后一天。

  不,现在龙门石窟已经修建完毕,李泰已经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现在的李泰,已经没有了任何谋储的机会。

  即便是再有,也不过是皇帝平衡的手段罢了。

  剩下的,无疑就是要看他最终会走到哪一步,他会不会在绝望之下,直接谋反。

  他是皇帝的嫡次子,而上一个嫡次子做的事情,他未必不能效仿。

  或许,还可以推他一把。

  李承乾的目光微微低了下来。

  ……

  夜宴欢畅,时光流水。

  冷风从对面扑来,李承乾逐渐的冷静了下来。

  抬起头,此时的他,已经站在了太极殿前的广场上。

  远处长安城的天空上,爆竹声阵阵传来。

  子时已过,新年到来。

  贞观十六年了。

  李承乾深深的吐出一口气,然后看向两仪殿的方向。

  今夜一晚上,李承乾都在等着苏定方他们将齐知玄的事情报上来,但一晚上,整个夜宴都已经结束了,两个人还没有半点踪迹。

  甚至于李承乾都在等待的过程中喝的有些迷糊了。

  没有便没有吧。

  如今已经是贞观十六年了,距离他前世被废,只剩下一年。

  如今只要他小心的不犯错,那么被废的人就不会是他。

  至于被废的人是谁。

  李承乾心中冷笑两声,李泰如果不做事,安安分分的做他的地方刺史,那么谁都奈何不了他,但是,他真的安分吗?

  李承乾转身,看向来搀扶自己的苏淑,轻声说道:“走吧,我们回东宫。”

  “嗯!”苏淑看着李承乾,两个人一起搀扶着朝承天门走去。

  后面跟着的几名内侍原本想要上前搀扶,但全部都被苏淑给挥手喝退了下去。

  只有夫妻两人,平静的前行。

  ……

  承天门下,皇城冷清。

  李承乾和苏淑刚要坐上步辇,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千牛卫从远处疾奔而至,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太子殿下,陛下有旨,请殿下即刻前往千牛狱。”

  来了,一切终于还是来了。

  “魏王呢?”李承乾平静的抬头。

  “魏王已经前往认人了。”千牛卫拱手。

  李承乾微微点头,眼底闪过深沉的冷嘲,也不知道李泰和齐知玄商量诬告他的时候,这两人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他们会在千牛狱面对面。

第142章 李世民令人恐惧的手段

  夜色清冷,皇城寂静。

  李承乾坐着步辇从承天门下而来。

  千牛狱在左千牛卫官廨西侧,而左千牛卫官廨也在皇城西南角落里,南面便是太平坊。

  相比于太平坊的热闹,整个皇城冷寂很多。

  尤其是千牛狱,这里便是平常也没什么人来。

  更别说是今夜各家团圆,皇城便是值守的各司官员,也少到了极限。

  但,千牛卫狱终究是不同的。

  李承乾神色平静的步入千牛狱,通过三道森严无比的门禁,最后来到了一条长长的甬道之中。

  甬道的尽头,一座一人通行的牢门打开,李承乾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对面扶栏之后的皇帝。

  皇帝站在扶栏之后,身后跟着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人。

  张阿难站在左侧门口台阶的位置。

  左千牛卫将军常何,左千牛卫中郎将殷元,全身红衣金甲,手按长刀站在两侧台阶之下,目光警惕的看着下方。

  李泰站在皇帝右手,神色恭敬。

  李承乾走入小门之后,在皇帝左手站定。

  左右台阶之下,是一间正在审讯的外牢,外牢往里、往下,密密麻麻的关押着不知道多少囚犯。

  整个千牛狱,除了地面上的办公之地以外,所有的牢房全部都是建立在地下的。

  大唐虽然贞观之治,但反对皇帝的人,却绝对不在少数。

  尤其是隋末乱世失败的那些人,很多可还都活着呢!

  ……

  李承乾扫了一眼,然后对着皇帝拱手道:“儿臣参见父皇。”

  皇帝平静的转身,目光深深的看了李承乾一眼。

  李承乾神色坦然,拱手认真,他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不用多礼!”皇帝微微抬手。

  “喏!”李承乾立刻起身,目光看向下面的外牢之中。

  一身白色的内衫的齐知玄,被牢牢的绑在木架之上,双手双腿,还有嘴巴,都被死死的绑住,仿佛还没有开始讯问一样,但他的身上,已经满是深深的血痕,一件白色的内衫早就已经抽的破破烂烂。

  只有脸上,没有任何鞭痕。

  “太子,你认识他吗?”皇帝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李承乾立刻转身,拱手道:“启禀父皇,儿臣认识他,他叫齐知玄,是光州刺史齐虞之子,儿臣去年在宿松县公府见过他一面,说过几句,但以后就没有再见过他了……不过那时,宿松县公之子郑玄果和儿臣都觉得他这人有些奇怪,后来儿臣还派人调查过他,不过他第二天就离开长安了。”

  “也就是当晚,雍州官廨起火。”皇帝抬头,平静的说道:“而在之前,你去调了卢护的档案。”

  “是,卢护遗孀在长安生活艰难,恰好她和太子良悌是堂姐妹,太子良悌就求到了儿臣这里,所以儿臣就想要调卢护的遗物看一看,是否能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但儿臣还没有来的及看那些东西……”

  “那些东西就被烧了。”皇帝说完突然笑了笑,说道:“不,那些东西没烧,你提前藏了起来。”

  “是!”李承乾拱手。

  “所以,你提前就察觉到会有问题?”

  “儿臣只是感觉不大对,所以稍微做了布局,而结果算不上好,也算不上不好。”李承乾轻轻叹息一声。

  “抓住了一个死活不愿意开口多的家伙。”皇帝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是!”李承乾躬身,随即他又摇摇头,说道:“不过可惜,卢护的那些东西里,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但他不知道,不是吗?”李世民突然转身看向李泰,说道:“所以他在年底又回到了长安,这一次是来刺杀你的,没错吧,青雀?”

  皇帝的突然开口,让另外一侧的李泰不由一怔,他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啊?”

  李世民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他看着李泰问道:“朕在问你,这个人,是不是那日刺杀你的刺客?”

  李泰刚想要说是,眼角余光扫过下面的齐知玄,却不由得有些迟疑。

首节 上一节 136/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