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24节

  李承乾抬起头,眼神中带出一丝迟疑。

  “咦?”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说道:“你真的有办法?”

  “儿臣有点馊主意,只是有些不大好说出口。”李承乾拱手,说道:“要不儿臣私下……”

  “不必,有什么直接说。”李世民摆手,越发的感兴趣了。

  “是!”李承乾拱手,然后小心沉吟的说道:“在长安平康坊,有那么一些人在和高句丽百济的一些人联手,从高句丽百济贩卖婢女到大唐,这在朝中,是合法的。”

  略买大唐女子,自然是唐律不允许的,但是略买他族女子,大唐是管不到境外的。

  入了大唐,走了大唐的手续,手续上登记的就是婢女,或者奴仆,那就是合法的了。

  “你继续说!”李世民微微抬手。

  “兵部职方司,或许可以和那些人联手,让那些人通过百济人在高句丽境内行此事,但是,这一次的目标不是普通的高句丽平民,是贵族,甚至是盖苏文的女儿和孙女,然后再将这件事情曝光。”李承乾说到最后,群臣顿时肃然起来,高句丽和百济会打起来的。

  “主意是馊主意,但如果真的能行的话,高句丽和百济必然彻底翻脸。”李世民缓缓的点头。

  李承乾小心的拱手,道:“儿臣觉得可以试一试,若是如此,能够让军中的士卒在战场上少死一些,能够让朝中钱粮在这场战事当中,能够少消耗一些,儿臣觉得虽然有些欠缺光明,但也是可以做的。”

  殿中群臣惊讶的看向了李承乾,神色当中颇多感慨和赞叹。

  殿中的这些人,几乎全部都是跟皇帝战场上厮杀过的,没有那些迂腐的想法。

  李承乾的办法可比李世民的那个要可行的多,而且两者若是能够结合,他们几乎必成。

  “英国公,安排职方司执行。”稍微停顿,李世民说道:“今日之言,仅在今日殿中,任何人不得对外泄露半句,不然……”

  “臣等领旨。”群臣齐齐拱手。

  李世民松了口气,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还有什么想法,直接说。”

  “百济。”李承乾拱手,说道:“父皇,大唐应该考虑对百济的态度了,暗中运作是一码事,但是公开也需要对百济有个态度,百济的人口不少,大唐不可能在灭了高句丽之后,再灭百济,我们没有那个力量。”

  “嗯!”李世民点点头,然后看向长孙无忌,说道:“无忌,准备一下,回朝之后,召见百济使臣,朕后续应该册封百济国王一个封号了。”

  “喏!”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

  前世李治费心费力,灭了百济之后,又灭了高句丽,最后却被新罗捡了便宜,最后统一了整个半岛。

  这是李承乾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的打算是灭了高句丽之后,然后维持平衡,然后让新罗和百济相互争斗,相互削弱。

  最后,先灭新罗,再灭百济。

  这样对大唐才是最好的。

第311章 一个庞大帝国的战略构想

  “说起来,太子如今的行事方式真的很像梁国公当年。”李世民坐在御榻上,看向有些迷茫的李承乾,有些好笑的说道:“没错,房玄龄当年就是这样的。”

  长孙无忌跟着拱手,说道:“太子监国两年,房相辅政两年,太子受些影响也是正常的。”

  李承乾微微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拱手道:“房相为国操劳,儿臣钦佩至极。”

  “嗯!”李世民满意的地点头,然后转口说道:“高句丽的事情暂时如此,兵部按照计划行事,户部筹备粮草,工部整修军械,两到三年之内,朕要再临高句丽。”

  “喏!”群臣齐齐拱手应声。

  没有人去劝李世民,也不会有人在皇帝如今兴头上去浇什么冷水。

  两年之后,三年之后,谁知道是什么样子呢?

  或许皇帝身体安康,但一场波及广泛的水灾,就足够打灭皇帝所有一切的热情了。

  “好了,说说薛延陀的事情吧。”李世民神色严肃起来,然后眼神冰冷的说道:“朕东征高句丽,薛延陀竟然真的敢趁势动兵,真的是不知死,索性,今日,朕就灭了他薛延陀。”

  “喏!”李承乾跟着群臣拱手,眼神有些惊讶的看着皇帝。

  他知道皇帝要对薛延陀动兵,毕竟在不久前,皇帝就已经开始命令大唐各边州做好动兵准备,但是开战和灭国是两码事。

  薛延陀又远在漠北。

  漠北距离大唐边境极远,超三千里,大唐想要越过茫茫草原,灭国薛延陀,谈何容易。

  皇帝坐在御榻上,略微有些得意的看向李承乾,然后开口道:“太子,对于此战,你觉得应该如何打?”

  李承乾此刻脑海中快速的思索,同时说道:“父皇,作战之事,由军中诸位大将指挥便可,儿臣相信平灭薛延陀并不难,然而真正难的,是灭了薛延陀之后的漠北格局,所以,儿臣思虑,是不是提前布局?”

  李世民微微一愣,随即感到有些好笑的说道:“你说!”

  “漠北想要因为距离遥远,大唐控制不足,所以匈奴,突厥,薛延陀此起彼伏,接连控制,如今即便是大唐灭了薛延陀,那么明日,说不得回纥,铁勒,谁家就又重新崛起取代薛延陀,所以为了漠北的长久稳定需要一条长远的策略。”李承乾神色沉吟。

  “你继续!”李世民神色严肃起来,东*突厥灭亡之后,李世民就期待漠北稳定,但是因为薛延陀一家独大之后,野心四起,开始南下,试图成为另一个东*突厥,挑衅大唐边境,吞并突厥部族。

  更甚至于接二连三在李世民分心东顾的时候,派兵攻打大唐边境。

  不灭他,皇帝心口那口气顺不过来。

  然而,灭了薛延陀,最多二三十年,必然会有另外一个强大的国度崛起。

  与此同时,突厥内部也开始蠢蠢欲动,人心不安。

  如何彻底安定北疆,是李世民需要认真去思索的问题。

  “马!”李承乾说完,抬头看向李世民,拱手道:“父皇,儿臣希望大唐在战后的战利品分配中,不要薛延陀的人口,不要薛延陀的牛羊,只要薛延陀的马!”

  “草原部族来去如风,根本依仗的就是战马,没有了战马,便是彼此攻伐,也将受到极大的限制。”李勣站了出来,对着皇帝拱手,然后看向李承乾道:“太子的目光极准,若是能够在战后,收走薛延陀的所有战马,那么北疆草原部族起码二三十年会安定。”

  李承乾的眉头微微皱起,忍不住的看向了李勣。

  李勣摇头,拱手道:“然而殿下,如果我们从漠北带走大量的战马,一来,大唐无法提供足够的草料让这些战马生存,二来,战马是草原的根基,我等清楚,草原部族也一样清楚,一旦有事,这等于逼这些北部部族全部联手起来……所以完全取战马不可行。”

  “他们还是有野心啊!”李承乾轻叹一声。

  “完全取战马不可取,那就以取战马为主,牛羊为辅便是了,国是大唐灭的,大唐在战后尽可能多的取战马便是了。”长孙无忌站出来支持李承乾。

  “太子!”李世民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拱手,说道:“父皇,儿臣想的,是如果能够从薛延陀获得大量战马,然后带回长安,将军中所有的老弱战马全部替换掉,老弱战马,哪怕是身体好一些的战马也全部卖到民间,尤其是可以向南卖,尽可能让民间使用马匹……”

  “草料不足。”皇帝点出了关键,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养马的,马也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下来。

  “向草原部族购买草料。”李承乾的眼神微微眯了起来,然后轻声说道:“用茶叶,丝绸和草原部族低价购买草料,这样变相的控制草原部族的战马数量,从而控制草原部族的强大。”

  李世民脸色顿时一惊,如果能够控制草原部族的战马数量,那么草原部族的威胁能极大的降低。

  一瞬间,李世民就想出了好几条借题发挥的办法。

  李承乾微微侧身,看向殿中的群臣,说道:“如今的大唐,军中的战马数量还是太少,若是能够有大量战马,军中战力提升暂且不说,光是用空缺出来的战马来运输粮草,粮草损耗能大大降低不说,也能够迅速的跟上军中行动。”

  如今的军中粮草运输,要么是车,要么是船,甚至是单纯的人力,但不管车船,压上满满当当的粮草,他的运输速度总是快不了,可是战马就完全不同。

  战马的速度要远远的快出车船和人力,能够及时的跟上大军行动,如此一来,途中的消耗就大大减少。

  李承乾向前一步,认真拱手道:“父皇,只要有足够的战马,儿臣可以保证,军中的将士打到哪里,朝中的粮食就能跟到哪里。”

  李承乾一句话,殿中群臣全都惊讶的看着他。

  尤其是武将,惊讶的同时,眼中也带出无限的喜意。

  后勤对战事的重要性,他们最是清楚,如果有足够的粮草后勤,他们甚至能够打到天涯海角去。

  太子,太子,太子真的是大唐的好太子了。

  日后谁想要夺太子的储君之位,军中将士第一个不答应。

  ……

  “殿下此言有些夸大其词了。”李勣赶紧再度拱手,说道:“战船和马车运送粮草,一车就能有好几石,而战马呢,可运送不到十一。”

  “那就多准备些马好了。”李承乾看向李勣,认真说道:“若是有一千匹,三千匹,甚至五千匹战马用来运送粮草,那么数量就不再是问题。”

  “那样……”李勣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因为这样又回到了大唐没有足够马匹的问题上。

  大唐没有足够的马匹怎么办?

  从草原劫掠。

  什么时候?

  现在!

  唐俭的呼吸不由得轻了下来,他不管战场厮杀的事情,但是如果给他足够的战马来运送粮草,那么其中的损耗能够降低到极限。

  其中剩下来的民夫,更是能够重新投入生产。

  所以只要有足够的马匹,那么户部的压力将会小到极限。

  皇帝坐在御榻上,他在琢磨李承乾的话。

  有足够的粮草,最低的损耗,那么即便是攻伐辽东,大唐也能够承受。

  不只是辽东,还有西域,漠北,安南,吐蕃,甚至天竺,波斯,都会在大唐的铁骑之下。

  到时候,他所统治的,就将是一个无比广袤的帝国。

  然而,他毕竟是李世民。

  他敏锐的洞察到这其中存在了风险。

  很大的风险。

首节 上一节 324/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