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75节

  是的,做弟弟的被哥哥过继给了叔父做儿子。

  偏偏这个叔父,是他母亲的前夫。

  而且还是被他父亲亲手所杀。

  甚至李明的母亲杨妃,也被李治从曹国太妃,改为了巢刺王妃。

  李世民,李元吉,杨妃。

  杨妃在皇帝还活着的时候,她是皇帝的后妃。

  李元吉的事情,除非特别的时候,已经被人忘记了。

  但是在皇帝死后,她被李治强行嫁回给了李元吉,甚至她和皇帝的儿子也承继了李元吉的香火。

  就像是将她嫁给皇帝这二十多年的事情彻底抹杀了一样。

  简直是羞辱嘲讽到了极致。

  尤其她死后,还是和李元吉下葬到了一起。

  而李明,后来也因为搅入李贤谋反被杀,子嗣断绝。

  ……

  两仪殿中,皇帝坐在御榻之上,看着禀告完一切事务的李承乾拱手离开。

  张阿难从后侧走上,低声将李承乾在后宫和李明无意间撞见的事情说了一遍。

  皇帝平静的点点头,又详细了询问了一遍李承乾对李明所说的每个字,然后摆摆手,张阿难这才退下。

  从御榻上站了起来,李世民走到了大殿门前,目光望着眼前的长安城。

  许久之后,他才不由得轻叹一声。

  即便他不想承认,但是他的身体自从康复之后,已经再难有曾经的精力了。

  甚至他的伤口,一年的修养的确好了许多,但是现在依旧还在隐隐作痛。

  有的时候,很多事情他不得不去考虑。

  看吧,再看看。

第356章 陛下打算退位为太上皇

  转眼已经年底。

  腊月二十七日。

  长孙无忌刚刚宫中返回。

  褚遂良上了一本奏本,劝谏皇帝应该善待房玄龄这样多年从玄武门走来的老臣,皇帝幡然悔悟,然后亲赴房府见房玄龄,之后又载着房玄龄回到了宫中。

  又是一副君臣相得的景象。

  新年过后,房玄龄就会重回尚书省,一切重归正常。

  长孙无忌至始至终都在一旁陪同。

  太子至始至终也没有出现。

  这一次的风波终于在彼此的默契下无声无息的结束了。

  刚刚回到府中,等在门口的管家直接上前,低声道:“老爷,晋王到了,现在在公主和少爷院中。”

  长孙无忌脚步一顿,随即点头道:“一会他若是要过来,就让他来书房吧。”

  “喏!”管家躬身退开。

  长孙无忌平静的走向书房。

  李治这还是多年以来,第一次亲自往他的府上送年礼。

  早几年的时候,李治还年幼,甚至还没有出宫,年礼什么的都是许叔牙在送。

  贞观十七年,李治成婚,婚后他就被遣往了太原,长孙无忌也跟着皇帝去往了辽东。

  去年冬日,长孙无忌才和皇帝一起从定州返回,偏偏发生了李义府的事情。

  之后的大半月时间,李治都没有出府,年礼也是让姬家福送的。

  今年没有什么大事,难得李治亲自来送年礼。

  如果他真要来见自己,长孙无忌有些话,还是要和自己这个亲侄子好好的说说的。

  当然,李治是必然要来见长孙无忌的。

  ……

  “老爷,晋王来了。”门外的声音响起,一身灰色常服的长孙无忌抬头说道:“进来吧。”

  “吱呀”一声,房门被推开,李治一脸认真的走了进来,率先对着长孙无忌拱手道:“舅舅。”

  “稚奴来了。”长孙无忌看着李治,神色温和下来:“来坐吧。”

  “是!”李治有些小心的在一侧的矮榻上坐下,然后才低声说道:“稚奴从荆州回京的时候,带了些当地的特产,给皇姐,姐夫和舅舅尝尝。”

  “你用心了。”长孙无忌点点头,放下手里的《论语》,然后看向李治说道:“你这一年在荆州,诸般事务做的还是很不错的,舅舅和陛下在宫中的时候,也常赞叹你的用心。”

  “谢谢舅舅!”李治松了口气,然后微微笑了起来。

  “舅舅虽然没有任职地方,但也算是多年宰相,有些经验还是能够和你说一说的。”长孙无忌神色温和的看着李治。

  “请舅舅指点!”李治立刻认真起来。

  “殿下也算治理荆州一年,殿下可知道殿下治理地方最大的敌人是谁?”长孙无忌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锐利起来。

  李治神色微微一沉,想了想说道:“是四时节气,今年雨水偏多,荆州大半地方近乎江南天气,但又不是江南地势,所以外甥精心治理一年,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和去年持平而已。”

  “殿下这话对又不对。”长孙无忌微微摇头,说道:“四时节气,风雨之事,都是天时,是天下所有官吏都需要面对的,处置妥当自然是政绩,但殿下是亲王,不是普通官员,不能如此看。”

  “还请舅舅指点。”

  长孙无忌想了想,说道:“殿下今年离京的时候,陛下曾经对殿下说过,大唐以关中而治天下,以天下供养关中,这句话实际上就已经点明了殿下治理荆州的核心所在,只是殿下当时没有听懂而已。”

  李治有些茫然的抬头。

  “世家,是荆州的地方世家。”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殿下治理地方,要面对的,无非就是三类人,地方官员,地方世家豪族,还有就是地方百姓。”

  李治默默的点头。

  “殿下是亲王,是荆州牧,天生注定了和普通的地方官员有所不同。”长孙无忌稍微停顿,然后斟酌着说道:“地方世家豪族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靠近殿下,然后利用殿下来扩张他们的势力,包括田地,官职,甚至他们会将目光看向长安。”

  李治的眉头微微一蹙,眼神低了下来。

  长孙无忌没有再看李治,摇摇头,说道:“大唐不可如此,尤其殿下不可如此,殿下为荆州牧,应当做的,是在京城招募年轻一辈的官员子弟,然后带到地方,利用他们来打压地方世家和豪族的势力,平衡控制地方的同时,也能联系中枢。”

  地方的势力多了,李治这个荆州牧,反而更加的容易掌控地方。

  但是这样一来,他的荆州也容易被别人渗透。

  这个别人就是长安的关中贵族。

  而如今,长安的关中贵族,最听的是他舅舅的话,是他父皇的话,未来是太子的话。

  李治不管怎样在荆州培养和拉拢关陇子弟,他都不可能超过太子。

  他皇兄不是那种轻易会被别人机会的人。

  他不可能拥有像宋明帝刘彧,齐昭帝高演,陈宣帝陈顼,那种杀兄杀侄再称帝的机会的。

  所以他舅舅的意思,是让他放开自己的核心,让皇帝的人进入控制,然后他再利用皇帝和地方势力之间的争斗来平衡控制地方,同时培养自己的势力。

  这个皇帝,可以是他的父皇,也可以是他的皇兄。

  而这样一来,李治自己的机会将会变得很小。

  或许他可以等,但是,就算他真的有了宋明帝,齐昭帝,陈宣帝的机会,他的下场又会好到哪里去。

  陈宣帝虽然寿终正寝,但,他的儿子是陈叔宝啊!

  不,他不要做陈宣帝,他做就要做杨广。

  不,他要做他的父皇。

  ……

  李治微微抬头,神色诚恳的说道:“舅舅所言极是,稚奴一定认真领悟舅舅的教诲。”

  长孙无忌笑了,点点头:“殿下能够明白就好。”

  “不过舅舅。”李治微微低头,然后想了想问道:“稚奴有一个问题,最近一直想不大明白。”

  “你说!”

  “腊月二十三那日,监察御史杨正弹劾太子荒淫,稚奴总是觉得其中有些不对,但哪里不对却总想不明白。”

  “殿下敏锐!”长孙无忌微微眯眼,然后感慨一声,说道:“那日之事,的确是太子故意设计的,臣看的出来,陛下也看的出来。”

  “皇兄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李治忍不住的追问,然而他一点也没有察觉到,长孙无忌的自称,从舅舅变成了臣。

  “杨正。”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杨正为人资质普通,但好在用心慎善,虽然地方处政经常适得其反,但陛下和臣还是很重视他的,所以将他调入长安任侍御史,让他养老。”

  “养老!”李治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不错。”长孙无忌点头,说道:“朝中监察御史,多为三十岁上下的年轻官员,而杨正是年纪最大的,然而,那一日,太子轻轻设计,他就出错了。”

首节 上一节 375/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