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64节
国相,那便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在朝中的位置。
“这样的人物在长安城一待就是几个月,甚至还待到年底的封禅之时,这种人本来应该是被严格盯着的,但他却低调到被所有人忘掉。”李世民转头看向李承乾,问:“皇帝,人是你盯着的吧?”
“是!”李承乾点头,说道:“禄东赞很少出门,一直待在驿站当中,偶尔出门也是陪同文成皇妹一起出门,至于其子噶尔·钦陵,他到如今也没有通过国子监的考试,在外面依旧被盯着。”
“他没有通过国子监的考试吗?”李世民惊讶的看着李承乾,问道:“朕记得他很有能力啊!”
“是有能力!”李承乾点头,说道:“除了最后一项策论,其他部分,他答的都很不错,但唯独最后一项策论,他写的总是不好。”
“这题不会和你有什么关系吧?”李世民微微皱眉。
“是儿臣让人出的题,不过没有刁难,只是让他站在一个大唐子民的角度,为朝廷想一些大策。”李承乾摇摇头,道:“若是他肯用心,写出一些东西来,儿臣便让他入了国子监,但他不肯。”
噶尔·钦陵是吐蕃国相禄东赞的儿子,将来必然要在吐蕃多为尽心,你让他现在写有利于大唐的东西,他自然不肯。
而且他也没有老辣到禄东赞的地步,能够出一篇欺天欺地的文章来。
毕竟李世民还在。
“那么你觉得,这件事情,究竟是禄东赞安排的,还是噶尔·钦陵安排的?”李世民问的很直接。
“是禄东赞!”李承乾眼神微微眯了起来,神色严肃的说道:“噶尔·钦陵去国子监读书,这件事情,恐怕本身就是一个障眼法,禄东赞在长安城应该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力量,这一次果断动手,便是为了南昌郡公的事情。”
“没有证据,说什么都没有。”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接着问道:“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继续查吗?”
李君羡抬头恳求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禄东赞一国国相,他在长安城用心,想要找到他的踪迹很难,除了栽赃陷害,继续查,恐怕只会是徒劳无功,所以儿臣想,暂时将南昌郡公停职,让他闭门思过。”
李君羡脸色微微一变。
李世民抬头,问道:“然后呢!”
李承乾转身看向李君羡,说道:“在南昌郡公府设一替身,让他在府中书房闭门读书,但是南昌郡公本身,却在宵禁之后,出城,直接赶往松州。”
李君羡目光一抬,神色严肃起来。
他是右卫将军,对于西北正在准备大战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禄东赞本身就是这一战的关键人物。
皇帝在太子的时候,对吐蕃就没什么好感,尤其是多年来,文成公主一直没有子嗣,更让整个长安百姓都心怀不满。
以为是吐蕃人故意不让大唐公主怀有子嗣,从而避免有大唐血脉的吐蕃王族出现。
皇帝尤其不满。
尤其如今,皇帝已经登基,而在吐蕃,松赞的独子又突然病逝,他只剩下一个孙子。
一旦吐蕃有事,皇帝一定会对吐蕃动手的,所以禄东赞以国相之身来长安就是为了捣乱长安的。
而他们也有了成果。
靠在软靠上,只有脑袋能转的太上皇,就是他们的杰作。
大唐自然要报复,对导致皇帝生病的那件事情,还在一步步的追查。
一旦查到禄东赞和噶尔·钦陵的头上,他们父子必死无疑。
他们父子一死,文成公主很有可能也会被扣在长安。
这种损失,就看松赞愿不愿意承受了。
如果他不愿意,最好就是发兵救人。
恰好在年底,皇帝要为太上皇在洛阳举办封禅嵩山的大典,天下最顶尖的权贵,那个时候都在洛阳。
军政松懈,反应不及,是松赞最佳的动手时机。
基于此,大唐布置了陷阱,李靖,郑仁泰,郭孝恪,李袭誉,席君买,薛万备这些人都在西北。
“西南虽然有裴行方在,但终究有些不足。”李承乾看向李君羡,道:“南昌郡公去松州吧,虽然说松赞在松州吃过一次亏,不可能再去,但也要防备万一,同时,他若是真的下了吐谷浑,那么就请南昌郡公,从松州,切断他的退路吧。”
妙招啊!
听完李承乾所说,在场的群臣眼底全部都忍不住的闪过一丝兴奋。
禄东赞在算计李君羡,但李君羡却悄悄的赶往了松州。
一旦松赞干布真的动兵,李君羡会彻底切断他的退路,甚至松赞干布都会死在他的手里。
想到这里,不少人都忍不住的咬牙切齿。
松赞该死,骗婚大唐公主。
“便如此去吧。”李世民平静的点头,看向李君羡,说道:“南昌郡公,当年灭吐谷浑你也参与了的,地形也熟悉,顺带从荆州调些山地兵,其他的便是小心一些,要耐住性子,等到鄯州大战开始你再动手,别让人回头先灭了你。”
李君羡嘴角微微抽搐,随即叩首道:“臣明白。”
在军事上,太上皇开口说话,没有人敢不听。
李君羡小心的瞥了李承乾一眼,皇帝在战场厮杀或许不如太上皇,但是这一层层战略布局的能力,却有青出于蓝之势。
“如此,臣告退。”李君羡小心的拱手起身。
“回去之后,别太兴奋了。”李承乾看了李君羡一眼,说道:“禄东赞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盯着你呢,家里人能瞒的也尽量瞒一些,替身的事情,左千牛卫将军、顿丘县公李安俨会联系你的。”
“臣明白,臣领旨。”李君羡神色顿时肃然起来。
李承乾摆摆手,李君羡这才拱手告退。
……
“不是他。”李世民看向一侧的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他的能力不足,心机又太差,那谶言之事,说的不可能是他。”
“圣人所言有理。”长孙无忌点头,说道:“这件事,要么李淳风做的预言不那么准确,要么就是这‘女武代唐’的说法,便如同那金刀谶一样,不过是一个长久的骗局罢了。”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李承乾,说道:“皇帝,你过两日回京之后,去见见李淳风,看看这件事情,他怎么说?”
“是!”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
见李淳风。
在李承乾的心底,一时间有些心绪翻涌。
《推背图》的事情他是知道的,但问题是现在李治已经不是皇帝了,皇帝是李承乾,未来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推背图》还有用吗?
第429章 私会武媚娘
从长生殿内殿走出,贵妃韦珪恰好从对面而入。
看到皇帝,韦珪立刻福身:“参见陛下。”
跟在韦珪身后的侍女也同时行礼。
“太妃请起。”李承乾神色温和起来,说道:“再有两个月,十郎就该回京了,到时正好陪太妃和父皇。”
“谢陛下!”韦珪神色一时欣喜,李承乾这么说,就意味着年底的嵩山封禅也有纪王李慎的一份。
李承乾温和的点头,然后从韦珪身边走过。
众人齐齐行礼道:“恭送陛下!”
……
李承乾走出长生殿,平静的行走在庭廊之间。
长生殿中欢笑的声音传来,李承乾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
前一世,李君羡为武媚娘背了黑锅。
这一世,武媚娘受到了李君羡的连累。
皇帝这一次来温泉宫,虽然没有将武媚娘留在长安,但是皇帝却将后宫多数有封号的嫔妃全部都带到了温泉宫。
武媚娘虽然也在其中,但她不再是受皇帝独宠的嫔妃了。
甚至李承乾到了温泉宫之后,也再没有看到过武媚娘,他甚至不知道她现在在哪里。
以宫中嫔妃的数量,恐怕这里的每一座汤池都已经有人了。
而武媚娘,不知道被安排到哪个犄角旮旯里了。
武媚娘,女主代唐。
对于这件事,李承乾心中早有定数。
他只需要在皇帝死在,给武媚娘一个婕妤的正式封号,那么她就很难再如同前世那样取唐而立。
前世的时候,武媚娘的身份是才人。
在宫中毫不起眼,所以她才能够在后面重新进入李治的后宫。
关键是王皇后也蠢,引荐武媚娘入宫不是李治,是她。
皇后都让武媚娘入宫为嫔妃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
所以,只要李承乾对武媚娘用上一辈的礼仪,她就进不了宫。
如此,后患自然就没有了。
当然,如果有意外,
李承乾会杀了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