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65节

  冬日的天气已经开始冷了。

  昭阳门就在前方。

  李承乾抬头,脑海中闪过了李淳风的身影。

  他是见过李淳风的,朔望大朝不知道见了多少回。

  但是,双方从来没有单独相处过,也没有特别交流过。

  推背图能够流传后世一千多年,足够说明这个人是有能力的。

  尤其是女武代唐。

  武媚娘最后成功的篡唐自立,便有这份谶言的几分功劳。

  然而,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李承乾重新活了过来,李泰和李治全部都在皇权争夺中失败。

  一个被囚禁,一个被流放。

  只有李承乾登基称帝。

  这样的变化,大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甚至未来,女武代唐的事情,都不可能再发生。

  这种事情,在李淳风的眼里是什么样的?

  推背图能够预测未来,但是当现实发生的,和推背图相违背的时候,那么究竟是推背图错了,还是李承乾不应该做皇帝?

  这样的想法,若是有,李淳风有没有告诉太上皇,太上皇有是怎么想的。

  以后会怎样,未来会怎样?

  李承乾心中微微有些不安,一个推背图,已经成了威胁到他皇帝之位的隐患。

  然而奇怪的是,李承乾的心里没有一丝杀意。

  他冷静下来,细细的体味内心深处隐藏最深的一丝淡漠。

  推背图便是一定对的吗?

  李承乾如今做了皇帝,哪怕李淳风将自己的疑问告知全天下,恐怕天下人也会以为他李淳风推测错了。

  一个是虚无缥缈的未来。

  一个是登基九五的皇帝。

  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甚至说不好,就连李淳风他自己,也在怀疑自己,自己是不是算错了。

  皇帝退位,太子登基。

  这里面任何一点,恐怕都是他们未曾预测到的。

  李承乾脚步一顿,他轻轻笑了。

  这件事情,如果说是有人错了的话,那么错了这个人绝对不是他这个皇帝,而是现在在长生殿的太上皇。

  李承乾虽然做过一些手段,但主动退位的是太上皇他自己。

  而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是吐蕃人。

  李淳风的推背图,连这一点都推算不出来,他推演的未来又有多少可信呢?

  若是他真的对李承乾有所怀疑,那么他或许就该“疯”了。

  但若是他说,是太上皇李世民错了。

  那他就该死了。

  庭廊尽头,昭阳门下。

  薛仁贵对着李承乾拱手躬身道:“陛下!”

  李承乾看着红衣金甲、白袍长戟的薛仁贵,神色温和起来:“薛卿,上下防护都妥当了吧?”

  “一切已然妥当。”薛仁贵微微抬头,说道:“山下有左卫将军杜荷镇守,温泉宫最外一层防御有禁卫和左卫联手镇守,各门之间又有禁卫,千牛卫和金吾卫巡视,一旦有事,立刻响哨便会惊动上下。”

  “嗯!”李承乾点点头,满意的说道:“辛苦爱卿了。”

  “谢陛下!”薛仁贵轻轻躬身。

  李承乾目光上挑,看向长生殿方向,说道:“这里的一切就拜托给卿了。”

  “陛下过誉,这是臣的职责所在。”薛仁贵低头颔首。

  “很好。”李承乾笑了笑,然后大踏步的朝着外面走去。

  李淳风给他带来的一丝阴霾,彻底的消失不见。

  锋利的戟刃在他身后闪烁。

  倒映着冬日的阳光。

  ……

  行走在温泉宫,路过的侍女全部都停步对李承乾福身行礼:“参见陛下!”

  李承乾微微抬手,然后侧身看向跟在身后的徐安,皱眉道:“朕怎么觉得宫里的人,比守卫这里的禁卫还多?”

  徐安小心的上前,低声说道:“陛下,诸太妃过来,自然少不了要有宫人的……要不要送一些回长安?”

  李承乾登基,李世民的后妃自然成了太妃。

  只不过现在李世民还活着,还是太上皇,而且李承乾不仅没有削减太上皇后宫的俸例,甚至还有增加。

  而且李承乾做了皇帝,住的也是曾经皇后住的献春门以东的一片,跟太上皇的后宫完全没有关联。

  对他们也没有影响。

  “不必了。”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跟下面的人说一声,温泉宫需要什么,尽可能快的送上来,这里不比宫里,什么都缺,而且都要在这里住两个月。”

  太上皇嵩山封禅,后宫的嫔妃一大半都要去洛阳。

  所以,她们会陪着太上皇一起在温泉宫待两个月。

  虽然说在温泉宫花费一样不少,甚至更加辛苦,但实际上比她们在宫里,花费要少的多。

  毕竟这里在山里,很多东西供应不足,他们也能体谅。

  说话之间,李承乾已经走到了日华门下。

  李安俨站在一旁,看到李承乾拱手道:“陛下!”

  “如何了?”李承乾摆摆手,然后转身朝玉贞殿走去。

  “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李安俨跟着说了一句。

  温泉宫虽然是太上皇在住,负责这里防卫的也是薛仁贵,但是李承乾不可能就这么放任不管。

  所以,李安俨便将他们的人手,安插在了每一座宫门之中。

  人手不多,不会对整体防卫构成影响,但是却能够对每一寸动静掌握的一清二楚。

  越到山下越是如此。

  虽然现在李承乾和李世民之间已经没有了根本的矛盾,但是最基础的防范还是要有的。

  前往玉贞殿近在眼前,李承乾侧身看向徐安,说道:“今日未曾见到武才人,去查一下,她在哪里?”

  查,不是问。

  查便是无声无息,不让任何人知道。

  徐安点头记下。

  根本没有去想皇帝要做什么?

  ……

  玉贞殿中,苏淑和苏旖坐在内殿低声说着什么。

  李象和李厥,李隅,安康郡主四个孩子在一旁玩闹。

  李承乾从一旁走过,摆手示意侍女们不必行礼。

  “陛下!”苏淑和苏旖起身微微福身。

  李承乾走到了两人中间坐下,然后才开口问道:“怎样,这边还习惯吧,要不你们在这里多住几天再回去?”

  “陛下呢?”苏淑一听这话,就知道李承乾没有留下的意思。

  “明日朕就回京。”李承乾叹息一声,说道:“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置,尤其是洛阳封禅,接下来一段时间都要帮这个了。”

  “洛阳封禅没有前列可循,陛下?”苏淑有些担忧的看着李承乾。

  “无妨,有江夏郡王在,他会做好的。”李承乾松了口气,然后起身道:“好了,你们随意一些,朕去前堂那边,处理几本奏折,等到晚上,朕也一起来泡温泉。”

  “陛下!”苏淑有些想劝李承乾。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做皇帝,忙点比闲着好,只要不是像杨广那样滥用民力就好。”

  看了几个孩子一样,李承乾低声说道:“照顾好他们,多带着他们去父皇那边走走。”

  “是!”苏淑躬身。

首节 上一节 465/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