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97节

  李世民跟着问道:“你想让柳奭做中书侍郎?”

  李承乾笑了,点头道:“他的资历不够,父皇。柳奭做过雍州参军,侍御史,中书舍人,到如今的吏部侍郎,官途顺遂,但他没有在地方履职的经历,对很多地方事务了解不多,他若是做中书侍郎和黄门侍郎,职责或许会轻一些,但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关系天下无数官吏调动。

  一个错误,很有可能就导致一州的吏治民生崩坏。

  这是李承乾不愿意看到的。

  “甚至吏部侍郎还要主持科举,他的偏向会影响到整个一批,乃至于一代官员的取用风向。”李承乾摇摇头,神色凝重的说道:“这里面的问题太大了。”

  “所以,你开始着手制衡你舅舅了?”李世民轻轻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沉默了下来,最后说道:“父皇,柳奭是兰妃的亲舅舅,儿臣对他的使用很谨慎的。”

  李世民这下终于彻底明白李承乾的忌惮所在。

  长孙无忌本身就是外戚,现在还操纵宫中嫔妃的亲眷官职调动,怪不得李承乾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会动。

  摇摇头,李世民转口问道:“那你就不担心李靖吗,他做了西昌州都督,还是西北行军道大总管,参知政事,内外能调动近十万大军。”

  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儿臣不担心,父皇,卫国公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便是司马懿也不过活了七十二岁,而且西昌州高原所在,冬春酷寒,加上新州初立,事务繁多……儿臣不是刻意做些什么,但是卫国公的身子骨,最多撑五年。”

  “原来你就没想过要将他调回长安。”李世民这下彻底的明白了过来。

  李靖是做了参知政事,是成了宰相,但只要他不回朝,一直待在西昌州,那么他这个宰相对长安的政局根本造不成任何影响。

  原来李承乾一直都是在用李靖来吓长孙无忌的。

  “制衡才能长久。”李承乾轻叹一声,道:“儿臣只是希望舅舅能更长久的立在朝堂上,而不是在某些人有意无意的唆使下,一步步走上了不受控制的道路。”

  前一世,李治对长孙无忌下手,固然是李治政治手段不够的原因。

  另外一方面,也是长孙无忌自己作死的原因。

  便是到了永徽四年,李治也不过二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王幽兰甚至比他还要小几岁,这个时候没有孩子急什么。

  太子,一国储君。

  李承乾设身处地。

  他能明白李治在这其中必然有着很深的思量。

  但,岂能让皇后抱养一个其他嫔妃的儿子做嗣子,为太子。

  更别说李治那个时候已经有好几个儿子了。

  所以,皇后不能生养,不是李治的问题,而是皇后的问题。

  ……

  李承乾轻叹一声,若是没人逼迫,李治或许还能安心的等几年,或许过几年他们就有孩子了。

  但王幽兰等不及,柳奭等不及,整个太原王氏都等不及,最后,在太原王氏,柳奭,京兆柳氏,长孙无忌等一干关中元老派系的逼迫下,李治立李忠为皇太子。

  李忠的母亲不过是宫人刘氏,虽然是李治的长子,但是他母亲的出身太低了。

  根本不是李治眼中完美太子的人选。

  想想,李治自己也好,李世民也好,都是嫡母所生的嫡子,

  虽然不是长子,但都是嫡子。

  他们哪能容忍自己的太子不是嫡子所生。

  过继说的好听,但本质不变。

  虽然最后在长孙无忌等人的逼迫下,不得不立李忠为太子,但是李治内心已经扎下了一根刺。

  将来的后果,也就不难预测了。

  所以,长孙无忌原本的下场虽然过分,但不可否认,他也有大错。

  然而,他本人有错不假,但更多的,是被身后的关陇门阀一步步裹挟,最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李承乾眼神严肃起来。

  其实真正需要控制的是关陇门阀。

  关陇门阀才是一头真正的野兽。

  只不过以前它的领头人是李世民,李世民将它们喂养的足够强大。

  李治不够强大,所以一开始需要长孙无忌来帮他,但很快,他就受到了这头不受控制的野兽的侧面冲撞。

  最后,他不得不废掉长孙无忌。

  李承乾如今继承了皇位,他不需要其他任何人来替他驾驭这头野兽,他自己就可以。

  而这头野兽最强壮的鼻梁,就是长孙无忌。

  控制制衡住了长孙无忌,李承乾就控制住了这头野兽。

  而他杀了长孙无忌,短时间内,绝对是两败俱伤的。

  ……

  “你说的,李靖活不了几年。”李世民低头看向双腿之间的奏本,然后看向李承乾说道:“你不将他调回长安,这样最多用一年,你舅舅就看出你的打算,到时候,你怎么办?”

  李承乾浅浅的笑笑,说道:“父皇,这不是还有英国公吗?”

  “原来,你当初非要将李勣调任尚书右仆射,就是要打算制衡你舅舅。”李世民轻叹一声,他这个儿子的布局之早,连他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能看明白。

  李承乾轻轻点头,李勣是尚书右仆射,是对于尚书左仆射最能制衡的人。

  “但是,你应该明白,李勣就是一个滑头,那个人你用可以,但你想要真指望他在关键时刻做什么,你会失望的。”李世民摇摇头,他对李勣的观看很不好。

  李承乾赞同的点头,说道:“儿臣明白,儿臣不需要太久,卫国公,英国公,相继牵制一下舅舅,其实就可以了,毕竟说到底,儿臣也没有真的打算要对舅舅怎样。”

  李世民目光微微抬头,李承乾说的话,肯定有几分是真的,但是他必然有后手,防止长孙无忌失控。

  突然,李世民开口道:“听说,在洛阳的时候,有不少人去拜访苏亶?”

  李承乾摇摇头:“岳丈是在将来顶替舅舅的,他不是儿臣用来和舅舅制衡的。

  其实如果局势真的有稍微失控的时候,儿臣只需稍微亲近了马卿,于相,来相,还有阎卿兄弟,更别说,将来儿臣会将杜正伦也调回来,那样就能解决问题。”

  “这些人没用的,他们对你舅舅影响不了多少的。”

  “父皇,儿臣说过了,儿臣只是想要稍微的牵制一下舅舅就足够了。”李承乾摇摇头,说道:“治理天下,儿臣很需要舅舅的帮忙。”

  李承乾需要的,是将长孙无忌关进权力的笼子里,而不是杀了他。

  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直接问道:“若是在苏亶回来之前,局面失控了,你要怎样?”

  李承乾稍微侧头,然后说道:“儿臣会将松州刺史王仁祐调回长安。”

  “王仁祐,昭媛王氏的父亲?”李世民皱了皱眉,说道:“那他不是柳奭的姐夫吗?”

  “是!”李承乾点头,说道:“到了那个时候,兰妃必然已经有孕了,里外亲属,柳奭应该能够看的明白的。”

  到时候,就是柳奭帮助王仁祐抗衡长孙无忌的局面了。

  自己亲手送上来的柳奭,反过来来制衡自己。

  李世民甚至都能想到长孙无忌那个时候的错愕!

  “这样他们就能为你争取足够的时间了。”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他明白,这一整套手段,只要顺利的执行之下,长孙无忌已经完全在掌控中了。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到了那个时候,李义府,刘仁轨,李义琰,苏良嗣和戴至德他们这些人也就能成长起来了。”

  李世民算是彻底明白了,李承乾真正信任的,还是他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人才。

  至于苏亶,他会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绝对不会成长到长孙无忌如今这样的地步。

  外戚在李承乾这一朝,他们在朝堂上的位置,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李世民点点头。

  前汉有先例,外戚专权是灭国之道。

  大唐开国之时,为了天下稳定,拉拢诸方势力,赐嫁公主或者纳为王妃,同享天下。

  但这已经足够了,再多,他们就会威胁到皇帝的权力了。

  不是说外戚权力就强大到了怎样的地步,而是在李世民的时代,他能够压制住外戚的权力和野心,但是李承乾终究不是李世民。

  他需要控制,压制外戚的权力。

  这才是治国之道。

  想了想,李世民开口道:“你想的是对了,但要谨慎,天下太大了,任何一个错误,都会造成无数人的流血和死亡。”

  李承乾起身,对着床榻上的李世民沉沉拱手:“儿臣明白,慎之再慎,如履薄冰。”

  李世民摆摆手,说道:“有一点你要记住,将来有什么收拾不了的地方,最好还是用你舅舅去处置。”

  “儿臣明白。”李承乾很利索的拱手,他原本也是打算这么做的。

第457章 武媚娘:太上皇他

  李世民低头看向手里的密奏,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李靖在西昌州支撑不了几年的,甚至可能都支撑不到你灭吐蕃,若他不在了,你打算用谁来接替他?”

  李承乾抬头:“儿臣此次以卫国公为西昌州都督,以南昌郡公李君羡为副都督。

首节 上一节 497/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