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98节
如果将来卫国公真的支持不住,那么便让李君羡为西昌州都督,李德謇为西昌州副都督。”
“李德謇是李靖的儿子,他做了副都督能最大程度的制衡李君羡。”李世民点点头。
李德謇是李承乾的亲信,而李靖不在了,他可以顺利的接手李靖留下的势力,维持西昌州的稳定。
“等到西昌州积累到足够的程度,应该可以发兵吐蕃了,到时候一战而灭吐蕃。”李承乾眼神凶狠。
在上一世,就是吐蕃趁着李治和长孙无忌斗的时候,吞并了吐谷浑,然后在大非川一战而败薛仁贵,最后甚至将手伸到了西域。
整个大唐一朝,吐蕃都是大唐最大的敌人。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模样,不由得笑笑。
他的这个儿子,足够强硬。
这样才能够撑的起一个庞大的帝国。
“等灭了吐蕃,儿臣便让李君羡镇守吐蕃,李德謇做他的副手,然后让李袭誉做西昌州都督,相互制衡,稳定边州。”李承乾眼神中闪过一丝期盼,随即,他转口说道:“还有高句丽的事情。”
“你在想什么时候灭高句丽?”李世民隐隐有些明白了过来。
李承乾点头,沉吟的说道:“此番西北大战,儿臣从去年就开始准备,所以一战下来,一个月,主战便已经结束,二月份,清剿地方,三月份就可以逐渐撤兵了,所以,整体消耗不大,加上吐蕃送来的金银和吐谷浑缴获的牛羊已经足够弥补。”
“但你要治理西昌州,这需要投入。”李世民直接点破了真正的大头。
“就看高原上的青盐,能够弥补多少了。”李承乾笑笑。
李世民恍然的点头,高原出产的青盐这些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只要开发出来,收获足够朝廷的支出。
“高原还会牵涉朝中一段时间的精力,但是同时也可以为高句丽之战做准备。”李承乾看了李世民一眼,说道:“儿臣打算整体用五年的时间,灭了高句丽。
首先是将鸭绿江和大同江中间的这一片土地,彻底化为大唐所有。”
“那你需要打一战,彻底打垮盖苏文的反抗力量。”李世民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
“是!”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舅舅已经在带人研究整体方略,到时候再带来给父皇看。”
“慢慢来,不着急。”李世民笑了,然后说道:“若是能将大同江以北全部吞并,灭高句丽,就等于完成了一半。”
“是!”李承乾躬身,说道:“不过想要更好的吞并高句丽,河北就需要减轻一些赋税,让民心安定。”
“你放手去做。”李世民摆摆手,说道:“河北的百姓也是大唐子民,不能太过苛待,父皇这些年也一直想要解决河北的问题,只是一直没有腾出手来而已。”
“是!”李承乾拱手,说道:“那儿臣先去忙,等有了整体的方略,再来请教父皇。”
“嗯!”李世民微微点头。
李承乾再度躬身,然后这才从内殿走了出去。
等在外殿的武媚娘等人,看到李承乾,立刻福身道:“恭送陛下!”
李承乾轻轻地扫了武媚娘一眼,脑海中忍不住的浮现出那日她在骊山温泉浴池的模样。
“武婕妤!”李承乾对着武媚娘点点头,说道:“好好照顾父皇。”
“是!”武媚娘再度躬身。
……
李承乾的脚步声已经远去,武媚娘这才松了口气,转身进入了内殿。
内殿之中,熏香袅袅。
武媚娘端着药碗来到了床榻之前,然后跪下道:“圣人,该用药了。”
“嗯!”李世民转过身,对着武媚娘轻轻点头。
武媚娘这才起身,在床榻边缘端起药碗,喂李世民喝药。
一碗药喝完,武媚娘才稍微松了口气。
这个时候,李世民突然开口:“刚才朕和皇帝的话,你就听见了吧,你觉得皇帝的治国大策有什么问题没有?”
“圣人?”武媚娘惊讶的抬头,赶紧低头道:“陛下之事,岂是臣妾可以随意议论的?”
“没事,你随便说。”李世民温和的笑笑,然后摆手道:“以前有的是人向朕建言献策,但现在来见朕的人都少了,说这些事情的人更是几乎没有,而且,现在朕就算是想做什么也很难,你随便说。”
“是!”武媚娘稍微松了口气,然后继续说道:“圣人,臣妾觉得,陛下刚才说了许多,但却很少说天下治理之事,毕竟不是要灭吐蕃也好,高句丽也罢,终究还是需要天下能提供足够的赋税,才能支持诸番大战。”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你的眼光不错,不过皇帝该说的也说了,没说的,就是他不打算大动,一切萧规曹随,任何皇帝初登基都应该如此,三年不改大政。”
“是!”武媚娘赶紧躬身,道:“陛下英明仁德,明见洞澈。”
“英明仁德。”李世民轻叹一声,说道:“是啊,他是会做事的,你的婕妤,还有她们几个才人,美人,都是皇帝赐下,也让朕没有在你面前食言。”
“一切都是圣人恩德。”武媚娘恳切的抬头,李世民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来。
武媚娘轻轻低头,眼底深处闪过一丝异样。
这一次皇帝册封自己的后宫诸妃,顺带对太上皇后宫的不少人也进行了加封。
采女、御女、宝林、才人、美人、婕妤。、
九嫔,四妃。
采女升御女,御女升宝林。
宝林升才人,才人升美人。
其他不好升的妃嫔,则加赐月例。
然而,这么多人虽然都受了好处,但其中收获最大的,还是武媚娘。
她从正五品的才人直接升为了正三品的婕妤。
正三品的内命妇,便足够保证她在太上皇死后,不会被人强行扔到某座寺庙里,青灯古庙的渡过余生。
但,这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
李世民的笑声逐渐的停了下来,他的目光看向殿外,轻声说道:“承乾这个皇帝,不会有太大问题,朕唯独担心的一点。”
“圣人!”武媚娘惊讶的抬头。
“他太心软了。”李世民摇摇头,说道:“这些年他虽然做了很多事情,但死在他手上的人却很少。”
武媚娘满脸不解,这不是好事吗?
“朕担心他在关键时刻,果决不足。”李世民看着前方的窗楞,轻声道:“他这个人,太喜欢提前布局了,然而这个世上,很多事情都是突然而至的,那些事情很有可能会轻而易举的摧毁他的谋划,所以在关键时刻,他需要有决断,甚至是杀人。”
杀人。
只有杀人,才能在关键时刻打开一条通道。
武媚娘轻轻点头,但眼神疑惑。
皇帝缺乏果决吗,他不敢杀人吗?
看起来似乎是这样的。
魏王谋逆,皇帝没有杀魏王。
晋王谋逆,皇帝也没有杀晋王。
然而,这里面死的人真的就少吗?
武媚娘想了想,一个名字在她的心底浮现了出来。
袁绍。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虽然评价如此,但在当年,袁绍也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杀人从来没有手轻过。
他真正难以决断的,都是在关乎重大命运的时候。
那种时刻,一般人一辈子甚至迎不来那一刻。
皇帝会是袁绍那样的人吗?
“妾身还是不懂。”武媚娘低头,说道:“陛下此番设计吐蕃人,前后死伤十几万,妾身不觉得,陛下会是那种心软的人。”
“你啊!”李世民目光轻轻上挑,低声说道:“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的。”
“是!”武媚娘微微应了一声,皇帝叹息一声,不再说话。
殿中一时冷静了下来,武媚娘低头看向床边,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的手从床上一下子滑了下来。
武媚娘一愣,随即下意识的将李世民的手又送回到了床榻上。
突然,她整个人微微一顿,下意识的抬头。
李世民目光依旧在看向上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武媚娘这一刻不知道想了什么,她将李世民的手放回到了丝被上,放在了奏本之前。
紧跟着,武媚娘起身行礼,说道:“圣人,需要臣妾收拾吗?”
李世民反应了过来,顺着武媚娘的目光,看向来自己手边的奏本,笑着点点头,然后抬手将奏本递给了武媚娘说道:“收起来吧。”
“是!”武媚娘福身,然后拿起奏本朝一侧的桌几走去。
收拾好,武媚娘快速转身,这个时候,李世民的目光看向前方的床榻,不知道在想什么,似乎是又愣住了。
莫名的,武媚娘后脊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