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06节
瞒是瞒不过的,但直接说,就担心太上皇的身体受到影响。
最后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商量,先让玄奘来宫中讲法,他们两个这才来将事情告诉李世民。
“生死枯轮,命运无常。”玄奘站在一侧的中殿门前,合十道:“人生苦海,解脱了便是极乐。”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同时诧异的看向玄奘,这话怎么听着有些不对。
“呵呵!”李世民这个时候却笑了,然后看向李承乾和长孙无忌说道:“你们两个这是在做什么,以为朕会伤心吗?”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相互对视一眼,眼神茫然。
李世民摇摇头,说道:“说实话,朕上一次见她们,还是在十八年前,十八年了,发生太多事情了。”
李世民做了二十二年的皇帝,后宫虽然说不上无数吧,但比新罗女王两姐妹姿色更盛的女子多的是。
而且十八年了,便是曾经有些什么,想要再想起也不容易。
不过是一些往事罢了。
……
“对了,善德女王病逝,你们打算怎么做?”李世民神色严肃起来。
“追赠光禄大夫,赐爵东海郡王。”李承乾抬头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直接摆手,说道:“东海郡王就算了,一个光禄大夫就足够了,又没有太大的功劳。”
新罗虽然是在配合大唐在南面牵制高句丽,但实际上他们的作用并不大。
只不过是做威胁和偷袭之用,逼迫高句丽不得不在过境上布置军队。
但是在和大唐激战之后,盖苏文也从中调走了不少的军队,但是新罗的成绩依旧寥寥。
“加个谥号吧。”李承乾略微沉吟,道:“新罗的谥号是善德女王,大唐加上一点,善德仁圣女王,毕竟后来也还需要拉拢。”
李世民轻叹一声,点头道:“便如此吧。”
“然后便是派人去新罗册封新王,按规制,册封金胜曼为新罗国王,授上柱国。”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可以,谁去?”
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让阎玄邃去如何?”
晋阳公主驸马司农丞阎玄邃。
李承乾抬头看向李世民说道:“阎玄邃检校光禄少卿去册封,同时派刘仁轨和韦待价作为副使一起去。”
李世民惊讶的看向李承乾:“皇帝是想派人趁着册封去做些事情?”
“是!”李承乾坦率的点头,说道:“这两年,百骑司一直在挑拨百济和新罗的关系,已经有了些成效,趁着册封新罗女王,正好更进一步做些什么,韦待价去是最好的,儿子也想历练历练他。”
“韦家在新罗和百济都有走私渠道,足够保证这一趟安然来返。”长孙无忌认真的看向李承乾,点头道:“陛下处置妥当。”
“阎卿曾任水军总管,让阎玄邃去一趟,熟悉一下海路也好。”李承乾笑笑,说道:“至于刘仁轨,就当是做个备用也好。”
“陛下可真是重视刘仁轨啊!”长孙无忌抬头,有些惊讶的看着李承乾。
“那是个人才,人才就要用。”李世民将话接了过去,说道:“这么去也好,高句丽一旦知道了,恐怕又要紧张起来,今冬在高句丽的战事也能顺利一些。”
“是!”李承乾和长孙无忌同时点头。
“另外,阎玄邃是晋阳的驸马,儿子早有心提拔他做司农少卿,但是他的资历欠点,如今去新罗一趟,回来之后,这个光禄少卿,就给他落实了。”李承乾稍微补充了一句。
“陛下是想用人。”长孙无忌神色严肃起来。
阎立德已经是户部尚书,阎立本是工部侍郎,如果阎玄邃再做了光禄少卿,整个阎家就又起来了。
要知道,阎立德还是李泰的岳父。
当年李泰和李承乾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阎家便已经气势极盛。
现在皇帝竟然没有丝毫芥蒂的将整个阎家又提了起来。
长孙无忌的心底隐约有种感觉,皇帝是在布局,他隐隐有种皇帝是在制衡他的感觉。
但是又有些不确定,毕竟阎立德是李泰的岳父,有这层关系,就注定了阎立德在朝中的影响有限。
李承乾笑笑,说道:“他们这一趟去新罗,去的时候,或许可能容易一些,但回来的时候,消息被高句丽人知晓了,难免会动兵,正好让刘德敏从北边出动水军,狠狠的在高句丽海疆上扫一遍,让阎玄邃也学学。”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相互对视一眼。
果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
二月二十七,长安西城。
金光门外,旌旗招展,长槊如林。
无数金吾卫手持长槊肃然等候在金光门两侧。
长孙无忌看着站在黄盖下的汉王李元昌和纪王李慎。
这两个,是皇帝最信任的王族。
长孙无忌目光扫过另外一侧,右千牛卫中郎将、梁郡公李孝逸,皇帝最信任的宗室将领。
此番松州之战,李孝逸跟在李道宗的身边也到了军前,表现相当不俗。
长孙无忌侧身看向站在右侧的房玄龄。
房玄龄恰好调头过来,看到长孙无忌的神色,略微有些得意的笑笑。
长孙无忌神色平静下来。
他懂房玄龄。
整个朝堂,谁做这个尚书左仆射都是最不好做的。
最怕的,就是和皇帝的意见相左。
不过还好,皇帝在四品五品官员的事务上着力最多,在三品官员的事情上,多听朝中几位宰相还有六部尚书的话。
长孙无忌明白,皇帝是在布局未来。
现在在他还没有足够的亲信可以任三品官的时候,他不会多做什么的。
至于说将来,长孙无忌并不担心,只要没有小人,以皇帝如今控制事态的手段,也不会有什么事情。
“来了。”房玄龄的声音在旁边响起,长孙无忌抬头看向远处。
远处的视线尽头,无数骑兵出现在地面线上。
随着骑兵的数量越来越多,最前方的李靖,还有杜凤举,张士贵等人也出现在长孙无忌的视线里。
不过长孙无忌更在意的,是右卫将军郑仁泰。
他一回长安,恐怕整个长安十六卫他都能够受皇帝之命节制。
还有其他的席君买,段宝玄,刘仁轨等人。
长孙无忌最终的目光落在了刘仁轨身上,他能感受到,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承乾,对刘仁轨才是最重视的。
去西北让他去,去东海也让他去。
这个人,将来说不好就是接替他的。
不过长孙无忌心里摇摇头。
以李承乾对刘仁轨的使用情况,他恐怕还要在各方历练很多年。
看到李靖停马在身前,长孙无忌看到李元昌和李慎端着酒杯上前。
……
西内苑,观德殿。
无数桌案从殿中已经摆放到大殿之中。
甚至大殿两侧也有数百张长几招待从西北军前回来的三千士卒。
是的,只有三千。
再多了,李靖自己也不敢。
李承乾有些醉意的放下酒杯,然后看向文武百官,还有殿外的无数将士,高声道:“兵部和户部已经在计算军功,不日便有封赏,但那是朝中的事情,来人,赐每人三匹丝绢,诸卿,这是朕的心意。”
“臣等多谢陛下,陛下武运昌隆,万寿无疆。”所有人齐齐拱手,神色振奋。
李承乾举杯,然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众人这才跟着将酒一起饮尽。
放下酒杯,李承乾说道:“好了,诸卿继续饮宴,汉王,纪王,陪好诸卿。”
“喏!”李元昌和李慎起身拱手。
李承乾看向李靖,说道:“卫国公,陪朕一起走走吧,西昌州的治理,你和朕说说。”
“喏!”李靖起身拱手,然后跟着李承乾从偏殿离开。
听着身后殿中突然爆发的欢呼声,李靖轻轻笑笑,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臣以为这一次回朝,还会有人弹劾臣的。”
“有的。”李承乾直接点头,说道:“有个军中参军,上奏弹劾国公谋反,但又没有证据,朕以反坐,将人流放振州了。”
李靖一愣,随即对李承乾拱手道:“臣谢陛下。”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爱卿在西昌州的责任很重,既要稳定民生,还有防备吐蕃,同时还要逼东吐谷浑进军西吐谷浑,不容易,朕不会让人在长安乱生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