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07节
“谢陛下!”李靖感激的拱手,然后他从袖子里面掏出一封地图递给李承乾说道:“这是西昌州最详细的舆图,从沙珠玉河中段,到通天河,还有兴海等地,全部属于大唐,全部属于陛下。”
第465章 李靖:何不划分南北高句丽
清光透彻,琉璃映华。
午后的东宫崇德殿中,斑斓的光束照在地上,照在了李承乾的脚边。
一具木架摆在了李承乾的身前,上面摆放着李靖带回来的西昌州地图。
北至青海南下中段,南至通天河,东至廓州,西至大非川西侧,全部都在舆图之内。
全部都是大唐土地。
李承乾看着这幅地图,手指不自禁的在上面轻轻摩挲,眼神中带出一丝迷离的光彩。
李靖站在李承乾的身后,对于这幅场景他并不觉得诧异,因为当年他灭了东部突厥的时候,太上皇看到他带回来的东部突厥舆图,也是一样的神情。
“前次灭吐谷浑的时候,朝中粮草不足以支撑整个吐谷浑六十多万人口,所以最后朝中被迫放弃吐谷浑,而选择重立吐谷浑,将吐谷浑重新交还给慕容氏,但是慕容氏能力太差,吐谷浑内部纷纷,甚至有人发兵鄯州……”李靖忍不住摇摇头。
李承乾点点头,赞同道:“大唐对吐谷浑容忍的程度很高,他们可以不服慕容氏,但不能不服大唐,可惜慕容氏连这一点都看不透,这一次如果不是提前准备,恐怕伏俟城也会发兵协助吐蕃攻唐。”
李承乾的眼神冷了下来。
薛仁贵之所以会有大非川之败,后面有郭待封扰局势一回事,他没能看清吐谷浑的力量,被人从后面突袭包围,这才是大败的真正原因。
而吐谷浑失控,是慕容氏能力不足的最后结果。
“朕非是要吞并吐谷浑,只是从大非川到鄯州那一块位置太重要了,吐蕃随时可冲下高原杀往鄯州。”李承乾看着地图,轻声道:“尤其一旦慕容氏失去对吐谷浑的控制,那么吐蕃就能威胁整个西北,那样长安也就危险了。”
“是!”李靖沉沉拱手。
他们当年,吐蕃还没有发展到如今的地步。
谁能想到,他们刚刚灭了吐谷浑不过两年,吐蕃竟然从更深的高原上杀了下来。
被大唐重新扶植起来的吐谷浑根本不是吐蕃的对手,被裹挟着杀往松州。
其中的一些人更是深刻的认为,想要将吐谷浑从大唐手中重新夺回来,他们能够依靠的只有吐蕃。
所以这些年,吐谷浑的一些人是真的很用心的在帮吐蕃,但可惜,李承乾没有再给他们任何机会。
“这一战之后,西北暂时就能平静了。”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当然,东西吐谷浑还要打一阵。”
“臣在回来之前,已安排东吐谷浑筹兵准备西进西吐谷浑门户德令哈。”稍微停顿,李靖说道:“东吐谷浑一旦拿下德令哈,就可以形成对西吐谷浑的地形优势,日后主动权便完全落在东吐谷浑手里,西吐谷浑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那样正好不是吧。”李承乾笑笑,然后突然神色严肃下来,转身看向李靖道:“爱卿还记得自己是哪里的行军大总管吗?”
“西北道!”李靖话刚说完,人就沉默了下来。
“不要只盯着吐蕃和吐谷浑,往西北看看,西域,西突厥,回纥,这几年都要爱卿看着。”李承乾深深的看向李靖。
“陛下!”李靖眼神惊讶。
若是他这个西北道行军大总管做实,那么从安西,到回纥,到东部突厥,军中的事情他都能管。
“朕需要西突厥安定下来,起码这几年是这样的,朕这边要率先解决高句丽的事情。”李承乾的重点在西突厥,李靖立刻明白了过来。
……
稍微笑笑,李承乾看着李靖,认真说道:“爱卿年纪不小了,即便是在高原,也要学会养身。”
李靖这个时候却是笑了,对着李承乾拱手道:“于臣而言,与大军在一起,便是最好的养生。”
李承乾有些怔怔的看着李靖,随即他点头道:“也好,朕能做的不多,国公的二郎赐个伯爵吧,他现在还是千牛卫备身,国公选个地方,让他任长史吧。”
李靖脸上难得的升起一丝喜意,随即对李承乾拱手道:“多谢陛下,老臣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二郎了。”
稍微沉吟,李靖拱手道:“不知道可否去杭州?”
“江南之地?”李承乾惊讶的看着李靖,说道:“国公怎么会让次子去江南?”
李靖的儿子不说是像李靖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起码也该选个能够好好历练的地方。
江南奢靡之地,一个真正有志于前程的人,是不会去江南的。
那里虽然繁华,但离中枢太远了。
便是扬州也好。
李靖有些苦笑的说道:“臣的二子性情浪荡,在长安城便没什么好名声,好在本性还行,不然……”
李承乾轻轻点头,李靖虽然出身三原李氏,但是和家族往来并不密切。
灭吐谷浑后,李靖上表辞官,但皇帝不允,但最后也是让他回家休养了,但是特进来留着。
那个时候,为了自保,让自己的二儿子浪荡一些。
虽然会有朝臣弹劾,但只要不触犯律法也不会有事。
甚至于这种情况,别人对李靖弹劾越大,李世民就越反感。
李靖都已经闭门自守了,可依旧还有人不放过他,李世民自然反感,出手贬谪了几个人,长安城才安静了下来。
但是,李靖的二儿子李德奖,却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惯。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便如此吧,不过杭州是上州,调任不难,但做好也不易。
这样,让二郎先做一阵尚食奉御吧,然后调任杭州长史,就不会有人说什么了。”
“谢陛下!”李靖对着李承乾沉沉拱手,他能够看出李承乾的目的。
李承乾还是对李德奖有所期待的,所以才让他做尚食奉御,虽然跟在皇帝身边的时间不长,但却已经是天下人最难得的际遇。
……
“西北的事情,国公自己斟酌便是,关于高句丽之事,国公有什么看法没有。”李承乾深深看了架子上的西昌州地图,然后转身走到了短榻上,同时请李靖坐下。
一侧已经有内侍上茶,李靖低头,然后才看向李承乾,问道:“陛下可是有什么疑问?”
“嗯!”李承乾点头,说道:“朕在高句丽也有种种算计,自问费些时间,灭其国不难,但不知道为何,朕的心中总有一股虚浮感,有些不安。”
李靖深深的看了李承乾一眼,低头道:“陛下的感觉是对的,其实陛下自己应该明白,灭高句丽和灭吐蕃是同样的道理。”
李承乾坐在那里,咀嚼着李靖说的每个字。
“吐蕃偏远,中间又有高原荒野阻隔,所以,需要以吐谷浑为基础,夯实根基,然后并吞西吐谷浑,苏毗和羊同,这是陛下之前和臣定下的方略。”李靖抬头认真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点头,说道:“剥离苏毗和羊同,然后将吐蕃压在唐古拉山脉以南,然后逼其内乱。”
“是这样的。”李靖看向李承乾,说道:“这是兵家正法,可是陛下为什么在高句丽上,心思却乱了呢?”
“心思乱了吗,可是东岛三国,是高句丽在前,百济和新罗在后……”李承乾话说到一半,似乎有些明白了什么,低声说道:“国公说的是辽东和北高句丽。”
鸭绿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称之为北高句丽。
“陛下英明。”李靖笑着点头,说道:“辽东原本就是汉家天下,夺回来重新治理不难,但问题在于北高句丽,他们数百年都属于高句丽,与大唐并不亲近,所以不管是太上皇,还是陛下,都是在行灭绝之道,以攻灭高句丽为直接手段,但……”
“什么?”
“陛下也好,太上皇也好,又都想将高句丽的百姓彻底纳入大唐。”李靖摇摇头,说道:“所以,一切才会这么别扭。”
要么彻底毁了高句丽,杀了高句丽所有人,要么就将他们彻底的纳入大唐。
“父皇灭了东*突厥,也没将所有的突厥人都杀光,朕自然也没有那么大的杀性,要将所有的高句丽人都杀光。”李承乾摇摇头。
“所以,臣的建议上,陛下何不将高句丽两分,不是名称上的北高句丽南高句丽,而是彻底的将北高句丽从高句丽分出来。”李靖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辽东是大唐领土,安心经营即可,而北高句丽则重立一国,收其民养其地,以攻南高句丽。”
李承乾静静的听着,在李靖的分析之下,一个切实可行的灭高句丽的策略已经出现。
甚至于这和吐谷浑吐蕃是一套策略。
一旦证实可行,那么将来大唐在四方作战,都可以用这种手段。
“而且这种手段对朝中百姓的负担很小。”稍微停顿,李靖看向李承乾说道:“若不如此,便是陛下灭了高句丽,想要让其彻底安定下来,也需要三五十年的时间,其中的投入也绝对不会少,甚至一不小心,就是倾覆之局。”
李承乾沉默了下来。
大唐灭高句丽根基不稳。
或者更准确的讲,是人心没有归附。
高句丽的百姓没有对大唐的认可之心。
前一世李治灭高句丽,花了将近二十年时间,然而高句丽的复国运动此起彼伏。
最后,高句丽和百济被新罗吞灭,而大唐则退出了东岛诸国。
所以,一口气灭高句丽的方法并不可行,那样做的根基太不稳了。
想要让高句丽彻底的融入大唐,分裂南北,自相攻伐,相互仇恨,然后北高句丽主动融入大唐,这样大唐就能彻底的掌控大同江以北,那些高句丽百姓也能为大唐所用。
甚至他们还会交税。
交税。
李承乾的心彻底定了下来,点头道:“北高句丽立国不难,用高宝藏的名义就好,他这边正好有个人在长安。”
“陛下这是送高宝藏去死啊!”李靖惊讶的看着李承乾。
“高句丽王对大唐从来就没有好感,不然也会从父皇刚登基,就在辽东修筑长城。”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具体如何做,让李义府他们去做吧,倒是刘仁轨那里,国公见过他了,觉得如何?”
“不错。”李靖想了想,说道:“他有些地方比臣强,人虽然刚毅,但却将自身放的很低,处事之学强臣百倍。”
“处事之道上,朝中还是有些人才的。”李承乾笑笑,道:“新科状元娄师德,这方面也极出色,寒门出身的人在这方面……”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打断了李承乾的声音,李承乾下意识的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