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44节

  李承乾目光收回,看向李义府,问道:“如今长安城内外一切如何?”

  “回陛下!”李义府站出拱手,道:“十六卫安定,宿松县公已经回府了,不过鄂国公没有回禁卫履职,但基本无事。”

  “让安俨继续盯着皇宫内外的一切。”李承乾轻轻抬头。

  “喏!”李义府认真拱手。

  早先,李安俨守在了武德殿外,但是如今武德殿安静了下来,基本上不用李安俨时时守着,他可以空出精力来监控整个十六卫。

  尤其是在如今郑仁泰从禁卫回府,难免会有人松懈下来动手。

  那样就真的有意思了。

  “长安城中如何了?”李承乾平静的抬头。

  “回陛下!”李义府拱手,面色凝重的说道:“长安城中大半安定,只有一处有些问题。”

  “谁?”李承乾顿时就坐正了起来。

  “右监门卫长史韦神赋。”李义府轻轻躬身,说道:“他曾经在夜里出现在申国公家门四周。”

  “韦家的人?”李承乾抬头,问道:“是哪一房的人?”

  “是西眷房的。”李义府轻轻摇头,京兆韦氏大体分为东眷房和西眷房,其他还有南皮公房、龙门公房。

  而最鼎盛的,实际上是西眷房。

  西眷房之下,还有逍遥公房,郧公房,大雍州房,小雍州房,阆公房,彭城公房,郿城公房,驸马房,小逍遥公房等。

  皇贵太妃韦氏,还有韦待价他们都是出身西眷房。

  “一个七品的军中长史,这是有人往出扔棋子在试探朕啊。”李承乾轻轻一句话,李义府惊愕的抬头。

  李承乾笑笑,摆手道:“不用觉得惊讶,想要试探朕和父皇之间的关系,光是想要看清机会,起码就需要四品以上的官职,刺史和三省六部九寺的副职,这些人才有入局的资格,至于其他人都是棋子。”

  都是炮灰。

  李义府顿时明白了国公,他拱手道:“臣立刻就通知丘中郎将继续查。”

  李承乾轻轻扫了李义府一眼,李义府一开始奏禀的时候,可没有提丘神勣的名字。

  李承乾微微摆手,说道:“这样的一枚棋子,现在说不定已经切断了和其他上线的所有联系,查他之没有用的,告诉丘神勣,让他盯着韦神赋身边的其他人……既然是棋子,那么必然就有人在盯着,顺藤摸瓜就是。”

  李义府想要说些什么,但最后只能够敬佩的说道:“陛下英明。”

  李承乾轻轻笑笑。

  李义府收回心思,然后再度拱手道:“臣其实担心的还是太上皇那里,若是……”

  “没有什么若是。”李承乾平静的摇摇头,说道:“父皇从宫外回来之后,脉息虽然降了下来,但是这些天对身体的损害依旧很重,这些天他每日睡的很早,醒的很晚,唉!”

  “是!”李义府身体微微一冷。

  “对了,今日是谁入宫探视?”李承乾侧身看向一旁。

  窦知节站出拱手,说道:“是吏部尚书、安德郡公杨师道和长广大长公主。”

  “杨卿啊!”李承乾轻轻抬眼,问道:“他儿子杨豫之现在如何了?”

第495章 衣带诏,天下世家

  武德殿中,李世民看了在中殿和韦妃说些什么的妹妹长广公主一眼,然后看向杨师道:“杨卿,重任吏部尚书,感觉如何?”

  “不怎样?”杨师道轻轻摇头,有些无奈的说道:“那些在前几年从臣身边远去的人,又再度回来了,还是试图走通臣的门路,为他们的子弟牟利,臣又有些拒绝不得,只能不予相见。”

  “天下世家。”李世民微微抬头,眼神凝重。

  杨师道神色略微苦笑,他出身弘农杨氏,有弘农杨氏的找上门,他又不能不见。

  李世民低下头,问道:“这事告诉皇帝没有,皇帝是什么态度?”

  “说了,陛下说一切以考绩为准。”杨师道有些疑惑的看向李世民,说道:“陛下不知道从哪里整来一份表格,某一地五年来所有开拓出的田地,增加的人口赋税,全部都拿出做对比。

  一个州县长官究竟做到的如何,有时候甚至都不用吏部说些什么,户部就全弄出来了。”

  “钱粮,天下之本,把握住这点,吏部官员再要做手脚,就不容易了。”李世民微微摇头。

  杨师道点头赞同。

  皇帝在户部的用心,谁都能看得到。

  户部尚书虽然是阎立德,但户部侍郎张大象,户部侍郎薛仁方,全部都是皇帝的绝对亲信。

  即便是阎立德,他虽然是李泰的岳父,但如今李泰还活着,阎婉也活着,李欣也活着。

  他们虽然被幽禁在北苑,但知道他们还活着,距离他们也只有一座宫墙,足够阎立德彻底安心下来。

  更别说,阎玄邃还是晋阳公主的驸马。

  如今奉旨出使新罗。

  皇帝对阎家的信重,是所有人都能清楚看到的。

  所以,户部早就已经被皇帝彻底掌握了。

  以户部来牵制吏部,吏部上下虽然没多少是皇帝的亲信,但足够保证吏部在大局上不失控。

  更别说柳奭被贬谪,张勖册被斩首,十数人被牵连,吏部上下早就战战兢兢。。

  如今就等着皇帝将自己的亲信派过来,然后好上下安定。

  杨师道突然想起,皇帝让长孙无忌推荐吏部侍郎的人选,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好笑。

  不是皇帝的亲信,就是来到了吏部,恐怕也收拢不了多少人心。

  ……

  闲谈片刻,李世民不露痕迹的转口问道:“怎么样,豫之在陕州,有孩子了吗?”

  “暂时还没有。”杨师道轻轻低头,面色艰难。

  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但人太不成器。

  如果不是皇帝格外开恩,杨豫之恐怕现在已经被斩首了。

  何至于最后被流放到了陕州。

  陕州,那里就是杨氏的弘农老家。

  皇帝将杨豫之流放到陕州,就等于将他送回了家。

  杨豫之仕途已断,人还被流放。

  他现在对杨师道而言,唯一的作用,就是生孩子,继承杨师道的香火。

  “这也没有多长时间,说不定明日可能就有了。”李世民安慰的笑笑。

  “臣希望他能有个儿子。”

  “必然会有个儿子。”李世民笑笑,说道:“若是有人问,就说是朕说的。”

  “多谢陛下。”杨师道感激的点头,说道:“等有了孩子,孩子再稍微安稳一些,臣就将人接到长安来养,到时候,臣也恐怕要请致仕了。”

  “你还年轻,急着致仕做什么。”李世民摇摇头,道:“而且就算是豫之的事情,也没有那么绝对。”

  “嗯?”杨师道茫然的抬头。

  “古有周处除三害,张良拾履悟道。”李世民轻轻摇头,说道:“只要豫之能彻底的改过自新,并且奋发图强,皇帝会给他机会的。”

  杨师道喃喃的看着李世民:“会吗?”

  “至于说你致仕的时候。”李世民侧过身,平静的说道:“朝中的格局你是清楚的,你这个吏部尚书,其实还是有大用的。”

  杨师道回过神,轻轻点头。

  “甚至说不好,你将来还有再度为相的机会。”李世民轻轻笑笑,说道:“皇帝这个人,朕是最清楚的,只要你能给他带来足够的用处,那么将你仰赖为心腹也是肯定的。”

  杨师道直直的看着李世民,不知不觉中轻轻点头。

  “等你做了宰相,那时就是你愿意致仕,皇帝也愿意,恐怕也许还有大把的人不愿意。”李世民温和的看着杨师道,说道:“不过以你的性子,那个时候,说不定也是一堆麻烦。”

  “麻烦有的时候也不是坏事。”杨师道下意识的轻轻点头。

  李世民笑笑,抬起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平静的说道:“好了,时间不早了,回去吧。”

  杨师道顿时回过神来,他赶紧对着李世民拱手道:“陛下,臣告退。”

  “嗯!”李世民轻轻点头,然后目送杨师道,还有长广公主一起转身离开,慢慢的,李世民的眼神变得淡漠起来。

  等到殿中彻底安静下来的时候,李世民这才侧身,平静的说道:“明日告诉皇帝,让他多安排些人来见朕。”

  “喏!”张阿难低身拱手。

  李世民转过身,看向殿外逐渐浓重下来的夜色,目光越发的锐利起来。

  ……

  长广公主府。

  夜灯初上,满院清冷。

  杨师道将长广公主送到卧房歇息,然后才一个人来到了书房。

  “吱呀”一声,房门被轻轻关上。

  下一刻,杨师道便有些无力的靠着房门,满脸痛苦的瘫坐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544/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