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5节
侯君集顿时惊讶的抬头,看向李承乾,他想要说些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能说出口。
一侧的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杨师道等人,看到侯君集这副面孔,心底都不由得闪过一丝不屑。
就这,还要从吏部尚书进位侍中,做梦。
御榻之上,皇帝的声音再度平静的响了起来:“太子,这种情形下,你有什么办法?”
李承乾平静的转身,微微拱手道:“父皇,儿臣以为,在那种情况,可以在高昌寻一块肥沃的土地,然后发于军中士卒,毕竟日后,高昌还是需要镇守的,若是能给士卒一定的土地,既奖赏了军中士卒,同时也为未来省了一定粮草。”
“但高昌国的土地不值钱。”李世民身体微微前倾,饶有兴致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拱手,说道:“或许亦可让士卒在获得田地之后,回长安将地契卖给官府,官府可以以关中地价回收,如此,前线的士卒可暂时安心,危机可解。”李承乾出了一个曲折的馊主意。
“不够。”李世民摇头,淡淡的说道:“军中士卒数千里征伐,披肝沥胆,出生入死,图的不就是军功和现成的缴获吗,军功不够,现成的缴获没有,军心动荡,军前立刻就要出事。”
殿中群臣沉默了下来。
“父皇,那么最好的办法,便是由军前大将直接六百里加急上奏中枢,用高昌国库中的金银来赐予士卒。”李承乾肃然拱手。
“本该如此,但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李世民冷眼盯向了侯君集。
侯君集立刻沉沉的叩首在地,一言不敢发。
“太子,你说,还有什么办法?”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李承乾。
“高昌向来出产赤盐,还有白盐,贵于黄金。”李承乾很谨慎的开口。
“士卒未必愿意接受,而且采盐需要时间,士卒未必等得及。”皇帝依旧冰冷的摇头。
李承乾最后抬头,拱手道:“那么便只能委屈陈国公,自己承担罪责,以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的身份,代用朝廷的名义,取出高昌国库的金银赐予士卒。”
“还是违律啊!”侯君集下意识的说了一句话。
“但也好过你纵兵劫掠。”李承乾猛然转头怒喝,侯君集脸色立刻难看了起来。
李承乾轻轻冷笑,然后继续说道:“陈国公,难道你真的认为,士卒收获不足的事情,父皇……”
“够了。”李世民突然打断了李承乾,李承乾立刻住口,然后对着丹陛之上轻轻拱手:“儿臣有罪。”
皇帝摆摆手,说道:“事情已经如此,太子,若是依你之意,该当如何处置?”
“父皇,从儿臣来看,陈国公是一名合格的大军统帅,但在理政上,依旧不足。”李承乾抬头,认真说道:“所以儿臣建议,免掉他的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贬任地方去做一任刺史吧,什么时候理政合格了,再调回来。”
李承乾最后一句说的很重,房玄龄,长孙无忌,还有魏征,全部都忍不住的微微皱眉。
只有李靖惊讶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缓缓的低头。
……
大殿之中,李世民沉吟许久之后终于抬头,目光看向侯君集,问道:“陈国公,你自己说呢?”
“臣……臣……”侯君集几次要开口,但最后都被咽了回去,他沉沉的叩首,艰难的说道:“陛下,臣有……”
“来人,来人!”皇帝骤然暴怒,对着殿外高声喊道:“来人,把侯君集扔回大理寺,让他永远都烂在里面。”
“陛下!”侯君集难以置信的抬头,喃喃的说道:“陛下,我有功!”
“我告诉你,陈国公,这天下之间,立功,立大功的将领多的是。”李世民死死的盯着侯君集,咬着牙,一字一句的说道:“程知节,尉迟敬德,哪个不比你强,你若是你后还不自省,就永远都烂下去吧。!”
侯君集脸色难看的低下。
“还不退下!”皇帝冷喝一声,两名金吾卫已经站在了侯君集的身侧。
“喏!”侯君集这才缓缓的拱手,然后退了出去。
等到侯君集的彻底离开之后,一侧的长孙无忌这才开口道:“陛下息怒,陈国公只是一时想不明白。”
李世民身体缓缓的靠后,然后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说的没错,侯君集的确不适合做宰相,是朕操之过急了。”
“陛下,那么陈国公之事,该当如何处理?”房玄龄开口,看向皇帝。
“先让他在大理寺住上半个月再说。”皇帝依旧怒火不消,片刻之后,他抬头说道:“不论什么原因,陈国公私取珍宝,无法约束军纪的事情,是不容抹消的,先免了他参知政事之职。”
“喏!”群臣齐齐拱手,这是应有之意,出了这种事,侯君集怎么可能继续做宰相。
“半个月之后。”李世民脸色为难起来,摇摇头,说道:“让他以吏部尚书,守雍州长史吧,好好的学会处政,至于雍州长史尹善,升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韦挺顿时抬头。
李世民的目光也看了过来,他摆摆手,说道:“韦卿授银青光禄大夫,先行黄门侍郎吧。”
“喏!”韦挺立刻神色振奋的拱手。
侯君集原本将要以军功从吏部尚书升侍中,但是现在他出了事,连参知政事都保不住了,更别说是侍中了。
难道这个位置会便宜了黄门侍郎刘洎?
“至于薛万钧,算了,朕原本想授他蒲州刺史的,现在远调平州,任平州刺史。”皇帝的眼神中是明显的厌恶。
“喏!”群臣齐齐拱手。
……
大理寺前,侯君集一步步的从宫城之中走了过来。
现在他的终于明白,自己早先皇帝询问时,那一瞬间的犹豫,坏了事。
太子要免掉他的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贬任地方去做一任刺史,似乎并不是要害他。
侯君集想起女婿贺兰楚石转告太子的话,神色就不由得凝重起来。
“岳丈!”一声呼唤,侯君集抬头,就看到一身红衣金甲的贺兰楚石从对面快步走了过来,搀扶住他,同时问道:“今日事情如何了?”
侯君集略微沉吟,说道:“卫国公当年,是左光禄大夫闲散半年,然后再升任尚书右仆射的吧?”
“是!”贺兰楚石点点头,说道:“太子的意思,是让岳父不要着急……”
“你们不能这样。”突然一阵喧哗声从侧畔传来。
侯君集下意识的转身,就见一老年一中年,两父子正在大理寺门口争执着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眼角余光突然扫到身侧的贺兰楚石,已然变了脸色。
第61章 他要是听劝,他就不是侯君集了
大理寺监牢深处,没有人们想象的阴森,反而是出乎意料的干净。
侯君集目光扫了一眼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最后平静的走入自己的监牢之中走下。
贺兰楚石跟着走进,身后的大理寺狱卒这才将监门关上。
侯君集走到监牢内侧的木榻上坐下,然后才看向一侧倒水的贺兰楚石问道:“贺兰,今日那两人,是什么来历?”
“岳丈!”贺兰楚石转过身,将水碗递给侯君集,然后站在一侧,叹声说道:“那两人是故东宫太子仆丞卢护的父兄,卢护在上月初亡故,太子还曾经亲去祭拜。”
“还有什么。”侯君集听的出来,贺兰楚石隐瞒了许多,他立刻眼神就冷峻了起来。
“唉!”贺兰楚石轻叹一声,拱手道:“岳丈,此事本不当对外乱言,但今日碰到了,小婿就稍微说说,岳丈也就随便听听。”
“你说。”侯君集认真起来。
“今年三月,太子春猎,不慎跌落马下,摔折了腿,然后将养半年,这才逐渐好转。”贺兰楚石说着,侯君集微微颔首。
他昨日回京,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太子率百官在金光门外迎接,但太子却因病没去,换成了魏王李泰,然后到最后,魏王竟也没有露面,反而换成了晋王李治,这里面的风波顿时就让侯君集嗅到了玄武门的味道。
大军征伐之事,是大军征伐的事情,可朝中若是起了玄武门,谁都要倒霉。
这点根基的事情,侯君集也懂得分寸的,而且他相信,就算他再怎么做错事,皇帝都不会重罚他的。
他依旧相信。
再怎么说,他侯君集也是从秦王府一路杀出来的玄武门功臣。
收回心神,侯君集继续问道:“然后呢?”
“太子伤势好转之后,某一日,太子前往立政殿探望晋王和晋阳公主,就在那一日,卢护在看管木垛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木垛坍塌,一下子就砸断了卢护的两条腿。”贺兰楚石面色谨慎,然后说道:“有传言,是太子殿下怀疑是卢护致他失足,所以才暗使手段……”
“这不可能,一个太子仆丞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胆子去谋害太子。”侯君集忍不住的摇头,说道:“除非他的背后……”
“所以,卢护死了。”贺兰楚石打断了侯君集的话。
侯君集的脸色瞬间就阴沉了下来。
“因为卢护断腿所以东宫的太子仆丞位置空缺,又因为太子仆也同时空缺,所以陛下就将太子仆和太子仆丞全部补缺,同时卢护调任大理寺丞,所以卢护回家之后身亡,大理寺的人便开始调查。”贺兰楚石简单的说了一遍。
“大理寺的人应该能查出什么吧?”侯君集看向贺兰楚石,说道:“孙伏伽这个大理寺卿还是很合格的。”
“或许吧。”贺兰楚石微微摇头,说道:“卢护头七那日,太子亲往祭祀,夸赞卢护和范阳卢氏忠勇,而就在当日下午,卢护的表兄,长安县丞崔千被杀。”
“又被灭口了?”侯君集的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脑海中同时涌现出了朝堂的几位宰相。
“最后,这件案子,以卢护和崔千争抢高丽婢而定案,到此为止。”贺兰楚石轻叹一声,说道:“本来此事已经了结,但就在卢护的家人护送他的遗体返回范阳的时候,有人去假做盗匪,冲翻了他的棺椁,同时在里面搜检了一番,似乎在找什么东西,但也不知道找到了没有……”
贺兰楚石莫名的沉吟下来,随即他很快回神,然后低声说道:“那些盗匪选的位置很巧妙,恰好在卢家人刚刚离开雍州,进入华州边境之际,不过因为卢家人后来逃跑时,又回到了雍州地界,所以这事最后就归雍州管。”
“既然是雍州的事情,他们怎么闹到大理寺来了?”侯君集放下了手里的水碗。
“雍州府什么都没能查出来,卢家人不愿意了,要送卢护的遗体回范阳安葬,毕竟现在四七都过了,眼看五七了,但不知道为什么,雍州尹长史就是不愿意放人,所以卢家人就来找大理寺,毕竟卢护最后的官职是大理寺丞。”贺兰楚石耸耸肩。
“他们不敢去找东宫,所以来找了大理寺。”侯君集轻轻点头,他明白,便是卢家人自己也知道,这里面有猫腻。
“但大理寺也不理!”贺兰楚石无奈的摊了摊手。
“太子。”侯君集抬头,看向贺兰楚石问道:“这件事情太子做什么了没有。”
“没有,自从卢护头七之后,太子殿下就没有再关注了,最近一直都在编修《考工志》。”贺兰楚石稍微停顿,说道:“还有便是迎接岳丈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