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57节
李承乾面色哀戚的转身,轻轻点头。
长孙无忌重新看向郑仁泰,说道:“你即刻起前往兵部,协助卢国公,鄂国公,还有虢国公,一起稳定长安十六卫。”
“臣领旨。”郑仁泰立刻拱手,然后转身大踏步而去。
群臣不由得微微松了口气,相比于李安俨,群臣更加能够接受郑仁泰这个战场宿将,秦王府旧将。
长孙无忌神色平静下来,继续说道:“左千牛卫将军李安俨,雍州都督丘行恭。”
“臣在。”李安俨和丘行恭同时站了出来,躬身拱手。
“令你二人即刻监视整个长安,维持治安。”稍微停顿,长孙无忌说道:“如今时刻,凡有动乱,即刻镇压。”
“臣领旨。”李安俨和丘行恭立刻拱手,然后快速的转身离开。
长孙无忌侧身看向殿外的皇帝。
李承乾没有回头,他虽然没有在哭泣,但目光依旧紧紧的落在床榻上的李世民身上。
久久不移。
……
两刻钟之后,长孙无忌才带着李神符,窦诞,李袭志,李百药和赵元楷五人进入殿中。
长孙无忌率先拱手道:“陛下,臣等要为先帝招魂复魄,沐浴更衣,同时,也请陛下更衣。”
李承乾缓缓抬头,看向一身赤黄色衮龙便服的李世民,泪水不由得流了两行。
侧过身,他缓缓点头。
张阿难和窦知节立刻从两侧走上,然后小心的将李承乾搀扶了起来。
现在谁都能看得出,先帝病逝,皇帝悲痛万分。
如果不是长孙无忌劝谏,他恐怕早就继续的嚎啕大哭了。
然而即便如此,他心中的悲痛,也让他没有多少说话的力气。
张阿难和窦知节搀扶着李承乾进入西偏殿去更换衣服,而长孙无忌则是稍微后退一步。
五名内侍捧着先帝曾经穿过的衮冕服,走到了李神符,窦诞,李袭志,李百药和赵元楷五个人的身侧。
五人各自接过衮服,站在床榻之侧,面色哀戚的站立。
长孙无忌站在五人身后,高声道:“魂路引归,亲声渡引,复!”
“二郎,二郎,二郎!”李神符脸上满是泪水。
“二郎,二郎,二郎!”窦诞喊完,声音已经颤抖的不成样子。
“太上皇,太上皇,太上皇。”李袭志,李百药和赵元楷相继高声呼喊。
三声之后,他们将手里的衮冕服向下一扔。
五名内侍瞬间从后方走上,衮冕服落在李世民的遗体上的一瞬间,接住了衮冕服。
李神符,窦诞,李袭志,李百药和赵元楷五人稍微松了口气,然后在哀戚的退到一旁。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深深的看了李世民一眼,然后有些舍不得侧过身。
四名内侍已经抬着巨大的木桶走了进来,里面是滚烫的米汤。
李世民侧身看向一侧,两名内侍上前,开始帮李世民脱去身上的衣服,拿起浸泡过米汤的丝绢,开始帮他进行全身擦拭。
这一刻,长孙无忌,李神符,窦诞等人,目光紧紧的盯着李世民的遗体,身体一瞬间严肃起来。
一直到确认李世民的身体没有异样之后,众人才放松下来,脸色哀戚。
随后,众人安静了下来,看着内侍继续给李世民洗头,擦拭身体和整理面容,最后换上衮冕服。
……
西殿之中,李承乾已经换上了一身的生麻丧服。
从头到脚,冠服裤靴都是如此。
丧仪:入殓停灵,谥号庙号,百官哭祭,送行安葬……
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李承乾微微闭上眼睛,平静呼吸,最后他睁开眼,抬头开口道:“传旨,百骑司出巡天下各折冲府,令各折冲都尉遴选子弟送入左右千牛卫受训,护卫宫廷。”
张阿难立刻肃然拱手道:“喏!”
第505章 太上皇遗诏,警惕诸王
武德殿西侧,一支长木高高的立在地上。
是为悬重招魂。
百官跪在地上轻声哭泣,半个时辰,便是再悲痛的人,也已经哭的没有力气了。
武德殿中,李承乾站在中殿的御床之前。
看着已经换好了衣服,袭含齐备的李世民,李承乾忍着无比的悲痛,将手里的方巾盖在了李世民的脸上。
然后他才悲痛的退了开来,躬身深深一礼。
一瞬间,他再度无声的痛哭了起来。
久久之后,他才收敛悲痛,起身站立。
“陛下节哀!”长孙无忌、李神符和窦诞等人,对着李承乾沉沉拱手。
“朕无事。”李承乾深吸一口气,摆摆手道:“平身吧。”
“喏!”众人这才起身。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说道:“接下来该如何?”
“回陛下!”长孙无忌拱手,说道:“该宣读先帝遗诏。”
李承乾点点头,目光看向一侧。
张阿难手里捧着黑色的金盒走了过来,在李承乾身后站定。
……
李承乾侧身,看了众人一眼,最后看向李袭志,说道:“始安郡公,你来吧,父皇的遗诏当中,说不定有关于众人的安排。”
长孙无忌轻轻抬头,随即面色哀戚的低头。
“喏!”李袭志上前,从张阿难的手里接过金盒,当众打了开来。
李承乾的目光跟着落在了李袭志手上,金盒当中的遗诏,他也不知道具体的内容。
李袭志打开了圣旨。
李承乾率先在御床侧畔跪了下来。
殿中其他群臣,也全部都跪了下来。
殿外的所有朝臣,这一刻,也全部都安静了下来。
“太上皇遗诏。”李袭志看向群臣,然后高声道:“夫天命之重,绿错奉其图书,天子之尊,赤县先其司牧。而功兼造化,桥山之树已阴;业致升平,苍梧之驾方远。
至于平寇乱,安黎元,洒洪灾,攘大患,黄帝之五十三战,商汤之二十七征,以此申威,曾何足算。
昔者乱阶斯永,祸钟隋季,罄宇凝氛,曀昏辰象,绵区作梗,摇荡江河。
朕拂衣于舞象之年,抽剑于斩蛇之地,虽复妖千王莽,戮首軘车;凶百蚩尤,衅尸军鼓……”
李承乾跪在一旁,神色沉痛。
随着李袭志的一句句落下,从隋末乱世开始,李世民从太原挥剑而起,最后攻入长安。
之后平灭各路反王,彻底的抵定天下。
自玄武门之后,贞观朝启。
治理江山,吸纳谏言。
平灭东部突厥,薛延陀,高昌、龟兹和吐谷浑。
高句丽一战而胜……
一幕幕的出现在李承乾眼前。
虽然最后退兵,但在如今的战场上,依旧处于绝对的优势,更别说未来灭高句丽的计划已经定下了。
李世民这一辈子,是任何人都难以企及的。
跃马疆场,治理天下。
一个英雄的盛世。
这是一个英雄的盛世。
李承乾感慨之间,也在扪心自问,自己未来,能够超越他吗?
能吧?
起码李治做到过。
高句丽,百济和新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