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26节

  莫名的,袁天罡的身体忍不住的颤抖起来。

  “先生或许撑不了几天,但这种刑罚……”李承乾笑了,笑的很得意:“这种朕称之为醉骨而死的刑罚,足够让朕满意,最后朕将你的尸体一把火扬了,扬到宫中茅坑之中,永世不得翻身。”

  宫中茅坑是什么地方,那些多少内侍和宫女污秽之物的地方,一名道士,如果死后被挫骨扬灰,扔进那种地方,便是天神也救不出来。

  “你好狠。”袁天罡感受着身上的绳索被解开,整个人就要被抬入酒缸中,他忍不住的开口道:“好了,我说。”

  李承乾看着袁天罡,轻轻摆手。

  “你保证,不那么待我。”袁天罡抬头看向李承乾。

  “你说我做,天子一言九鼎。”李承乾淡淡的看着袁天罡。

  袁天罡突然笑了,他看着李承乾,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无非就是功臣和皇帝之间必然会爆发的矛盾而已。”

  “哦!”李承乾没有表情的应了一句。

  袁天罡平静下来,说道:“开国之间,皇帝和功臣共生死,自然猜忌不多,第二代皇帝和功臣还有几分旧情在,也不会多做什么,但是问题在第三代皇帝身上。”

  李承乾神色严肃起来。

  “第三代皇帝年幼,和功臣没有多少亲密关系,而功臣集团在立国多年以来,早已经左右联姻盘根错节,成了庞然大物,甚至开始影响朝政,韩信,杨素,长孙无忌都是如此。”袁天罡抬头,看向李承乾道:“尤其是第二代皇帝足够英明时。”

  “你将吕后当成是了皇帝,还有朕,朕也算第二代。”李承乾眯着眼睛。

  “还有杨素,杨素为什么会被清洗,还不是因为大业二年七月二十二元德太子杨昭病逝,所以七月二十三,杨素便死了。”袁天罡看着李承乾,问道:“皇帝,你若要死了,你会留长孙无忌活着吗?”

  “所以,吕后乱政,杨广东征高句丽,都是因为如此吗?”李承乾直直的看着袁天罡。

  “周亚夫,窦婴,七国之乱,一切不过是在那个起因之后的余波罢了。”袁天罡微微闭上眼睛,低声道:“隋灭,不过是余波大些而已。”

  李承乾点头,然后转身,大踏步朝着外面走去。

  他的右手向下轻轻一斩。

  身后脚步声响起。

第562章 谁离的皇权近,谁就会天然威胁到皇权

  初夏,大雨倾盆。

  清晨,一身黑底金丝衮龙袍的李承乾,按着千牛刀,从甘露殿而出。

  张阿难从旁边走上,撑起伞。

  下方,巨大的黄盖已经撑了起来。

  李承乾习惯性的扶了长刀一下,然后一边走下台阶,一边问道:“袁天罡的事情已经处理完了吗?”

  “人已经烧了,骨灰被散入粪坑之中。”张阿难认真躬身。

  “一个逆贼,仅仅是如此,还是有些便宜他了。”李承乾冷笑一声,随后他轻叹道:“无论怎样,他让父皇纠结这么些年,朕如今这么做,也算是对父皇有个交代。”

  “是!”张阿难面色认真的重重点头。

  袁天罡的一句谶言,让先帝不知道受了多少苦。

  这一点张阿难是看的很清楚的。

  现在皇帝将他挫骨扬灰,张阿难无比赞同。

  “只是陛下,不多问问,有些可惜了。”张阿难最后还是忍不住惋惜的问道。

  袁天罡最终只交代了他自己为何会推算出那个谶言的,事至于其他的,他背后的那个教派,还有他自己和弘农杨氏之间的关系,李承乾是一点没问,就直接将袁天罡给杀了。

  “问出来又怎样呢,能改变朕对弘农杨氏的做法吗,还是说能改变朕对其他人的做法?”李承乾轻轻抬头。

  张阿难一愣,随即拱手退了下来。

  有些事情,皇帝的布局,徐安那个年轻人看不出来,不代表张阿难这只老狐狸也看不出来。

  杨氏没那么容易过去。

  ……

  “走吧。”李承乾微微抬手,御辇抬起,然后朝着两仪殿而去。

  李承乾身体微微靠后,目光落在头顶的黄盖上。

  雨滴打在黄盖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李承乾缓缓闭上眼睛。

  袁天罡。

  袁天罡。

  袁天罡将西汉吕后之乱和杨广二世而亡的原因,归集在功臣身上。

  但不得不承认,这放在大唐,其实也是有很强的适应性的。

  在前世,李治出了问题。

  他先是任由长孙无忌清洗了无数功臣,之后,他又杀了长孙无忌,导致关陇门阀的势力大挫。

  以至于最后,武媚娘篡位的时候,关中门阀竟然没有足够的力量站出来支持他。

  当然,这里面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比如功臣集团和世家贵族的媾和,皇帝和河东世族、寒门的联手。

  说到底,其实还是利益。

  关陇功臣集团的利益发展开始冒犯到了皇帝,而亟待崛起的河东世家和寒门一起联手,掀翻了关陇功臣集团的统治。

  而到了最后,河东世家和寒门又将李显给抛弃了。

  毕竟河东世家和寒门,与李显之间的关系可没有那么深厚。

  这些东西放在前隋,其实也是合适的。

  杨家依靠关陇门阀起家,最后杨广却开始压制关陇门阀,最后国破家亡。

  至于更早的西汉,那个时候世家还没有成型,更多是功臣和诸王。

  而七国之乱,更多的还是吕后乱政的延续。

  汉文帝登基之后,为了制衡功臣,所以才扶持了诸王。

  没想到到了文帝时期,功臣被打压下去了,而诸王又起来了。

  ……

  李承乾低下头,看着前方的宫道。

  神色平静下来。

  一个王朝建立之后,最需要首先解决的,就是功臣的问题。

  其次是诸王。

  后面是世家。

  最后才是寒门。

  李承乾眼角闪过一丝凝重,他心里明白,这是一种必然。

  谁离的皇权近,谁就会天然威胁到皇权。

  功臣,世家,诸王,寒门。

  对了,还有宦官,外戚。

  人心是控制不住的。

  人心永远都是贪婪的。

  对于李承乾而言,他现在已经在竭尽全力的控制如今朝中的人心。

  但便是他,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某一天。谁在睡觉的时候就梦到自己坐到了皇位上。

  他不得不承认,袁天罡弄出谶言的这一套其实有道理的。

  将人心比作天命。

  人心就是天命。

  这种想法,还真的是……还真的是对啊!

  李承乾冷静了下来。

  他是皇帝,世间皇权唯一集中之人。

  天命在他,人心也应该在他。

  他需要掌控人心,需要在功臣,世家,诸王和寒门之中,找一个平衡点。

  控制他们相互争斗,相互削弱,又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样才能在保持皇权稳定的同时,让整个天下,朝着昌盛的方向去走。

  ……

  李承乾的脑海中一时间出现了许多的想法,但慢慢的都沉淀了下来。

  袁天罡的事情了了。

首节 上一节 626/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