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727节

  “为何?”长孙无忌有些不解的抬头。

  “菟州免赋三年,朕可以改成三年之内,但凡迁移到菟州的,依旧可以享受菟州的土地免赋三年之策。”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但三年之后,再到菟州的,就只能够享受人到菟州的三年免赋政策了。”

  土地有三年的免赋政策,人有三年的免赋政策,加起来就是六年。

  但晚了一步,三年到头,那么就只有三年了。

  “百姓啊,总是图着占便宜的。”李承乾摇摇头,叹声说道:“只要消息从菟州传回河北,那么三年快到头的时候,百姓就会因为没有占到这三年免赋政策而着急,这样自然就会有人迁移到菟州去了。”

  长孙无忌顿时忍不住的拱手道:“陛下英明,臣钦佩万分。”

  “到了菟州,安定下来,从容收拾,和当地人融为一体,然后成为府兵,正好三国灭亡,河北人往南压制,这样整个循环就能建立起来。”李承乾目光朝着东北方看了一眼,说道:“而且如果不出意外,越是往后,到菟州的河北人会越来越多。”

  “这是为何?”长孙无忌下意识的问道。

  “舅舅,河北的负担虽然比较重,但实际从刘黑闼武德三年谋反以来,河北已经承平三十年,人口繁多。”李承乾想了想,道:“这几年因为战事,河北压力颇重,百姓虽不至于怨声载道,但也是苦不堪言,所以明年朕免租税一年,他们就能轻松一些,可是过几年,甚至越往后,压力重来,这样反而不好接受,前往安东便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了。”

  很多事情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子孙后代想想。

  很多事情堆叠在一起,人们的心思就不难想了。

  “这样将来的安东诸州,基本都会以河北人作为官员主干,高句丽降臣为辅,加上府兵,镇压不法,同时调和内外矛盾,渐渐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就会彻底的融入大唐。”李承乾说完,轻轻笑了。

  东岛三国,加上辽东,人口加起来有三百万,有大唐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将这些人全部融入大唐,大唐的强盛也就有了更多的底蕴和资本。

  想到这里,李承乾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治理东岛虽然不太容易,但实际上也没有多难,高句丽和新罗百济,这些年一直有个最根本的隐患,没有解决。”

  “请陛下示下!”长孙无忌神色认真起来。

  “是奴隶。”李承乾轻轻冷笑一声,说道:“多年以来,虽然受中原影响,高句丽在逐渐的将奴隶转为平民,但是平民依旧还有分好几等,而且在战事,这个过程早就被停了下来,我们需要做的不多。”

  李承乾故意停顿了下来,看向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微微摇头。

  李承乾笑了:“河北人,当河北人广泛的存在在东岛三国的时候,我们每年只需要留下一个进士名额给东岛的河北百姓,然后同时快速的推动东岛的奴隶从奴隶转为平民,同时告诉他们,他们将来也有机会中进士,舅舅,你说他们会怎样?”

  “他们会疯了的。”长孙无忌喃喃的点头,随后他回过神来,看向李承乾道:“陛下,但那是进士啊!”

  “朕明白。”李承乾平静下来,反问道:“舅舅,按照朝制,是不是普通农家子弟,也可以参与科举?”

  长孙无忌一愣,随即缓缓点头道:“是的,《选举令》有规,士农工商,工商贱籍,不得科举,农家子弟属良人,可科举。”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科举耗费极大,一般的寒门子弟,很可能一辈子都只能担负一次进京科举的费用,更别说是普通的农家子弟了。

  而且,参与科举是一回事,中举又是另外一回事。

  行卷,往来,宴会,普通农家子弟哪懂这个。

  农家如此,工商就更不可能了。

  此外,大唐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奴隶。

  是的,大唐也有奴隶,不过这些奴隶多数是罪犯,战俘,他国无身份之人等等,都是贱籍。

  大唐的奴隶总数占总人口的一成多,不到两成。

  其中尤其以皇帝,皇室,世家手中的奴隶最多。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奴隶,每个人身上都必须要有身契。

  若是没有身契,那么便是行走都很困难,只能躲在深山老林之中。

  运气好,碰到官府开山纳民,或许能够转为地方良家。

  当然,这种事情,一般发生在开国时期,或者边远州县。

  还有,就是刚刚纳入大唐的敌国之境。

  就比如东*突厥诸部,高昌,还有眼下的菟州,将来的高句丽三国。

  “奴隶转为平民,便已经足够那些高句丽奴隶倾向大唐了,若是还能让他们看到一场能够跨越阶层,成为官吏的美梦,朕相信,那些人会更加的对大唐死心塌地的。”李承乾笑笑,目光带着一丝期待。

  长孙无忌想了想,说道:“可是陛下,你刚才说的,是在东岛的河北移民。”

  “当然!”李承乾笑了,说道:“科举哪里是那么容易中的,便是一般的寒门子弟都极难,更别说是高句丽人,所以十年之内,能够有一个刻意培养出来的高句丽本地人便俺已经是极好的了……那终究是一场梦。”

  “是!”长孙无忌完全的平静了下来。

  “这样,若是用个二十年的时间,能彻底的消灭那些三国遗族,东岛彻底安定,不再反复,东岛之事便算是彻底成了。”李承乾说着说着,神色严肃起来。

  “复国之辈啊!”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陛下说的对,以河北人作为骨干,以当地人作为枝叶,的确能够最大程度的加快三国之地融入大唐的速度,同时还能够解决河北的问题。”

  说到河北的问题,长孙无忌才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李承乾的计划,最大的好处,在于他们将河北的压力和怨气都转移了出去,而大唐收获了一个完全晴朗的河北。

  “还是需要慢慢努力经营的。”李承乾抬眼看了一下已经彻底黑了的天色,说道:“耽误舅舅良久,时间也不早了,朕就不留舅舅在宫中用膳了……三日之后,朕祭祀嵩山,平穰城破的事情,朕终究要亲自祭告上苍,还有父皇。”

  “是!”长孙无忌肃然躬身。

  “张监,你送送舅舅吧。”李承乾转身看向一侧的张阿难。

  “喏!”张阿难立刻拱手。

  ……

  寂静的宫道上,张阿难提着灯笼走在前面。

  长孙无忌跟着走在后面,原本有些兴奋的神色平静了下来。

  他忍不住的回头看了一眼贞观殿的方向,眉头微皱。

  今日和皇帝一席言谈,理清楚了未来的东岛治理诸事,但长孙无忌总感觉李承乾的心里有很多东西没有说出来。

  今日他们谈的,不过是皇帝心中丘壑的冰山一角而已。

  就比如长孙无忌今日听到皇帝在提及对官员赏赐时的异样,他感觉皇帝未来的一年里,会有很多事情要做。

  皇帝心有猛虎啊!

第640章 阿史那贺鲁的黄金

  十一月十八,天色晴朗。

  御驾从端门而出,沿定鼎门大街,前往嵩山。

  李承乾坐在御乘之内,低头看着手里的奏本。

  郑霜儿一身贵妃服饰,怀里抱着昏昏欲睡的燕王李玖,目光不时的看向一侧李承乾。

  皇后不在洛阳,皇帝祭祀便常带她和燕王去。

  这种事情很难得。

  尤其如今安东大战了结,明年皇帝就要回长安,这种机会以后就更没有郑霜儿什么事情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只手覆盖在了郑霜儿的手上,她下意识的抬头,就看到皇帝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转过头来。

  “不要胡思乱想,今日祭祀嵩山是大事。”李承乾目光抬起,看向车外,轻声说道:“上一次这么兴师动众,还是父皇封禅嵩山之时……不知道朕这辈子有没有机会封禅嵩山。”

  李承乾来到洛阳之后,前往嵩山祭祀祈祷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但是第一次洛阳百官全部随行,同时长孙无忌也在。

  “陛下必然有机会的。”郑霜儿甜甜笑笑,然后说道:“陛下的文治武功丝毫不输于先帝,封禅嵩山,甚至封禅泰山也都有可能。”

  “呵呵!”李承乾笑了,摩挲着郑霜儿的手腕,轻声道:“还是爱妃更知道朕的心意啊!”

  “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车外传来,然后飞快地接近了御乘。

  李承乾神色顿时严肃起来。

  长街之上,无数金吾卫持槊肃立,一般人根本就接近不了他这里。

  除非是特殊的人有特殊的事,手持特殊令牌,才能够一路通行到他这里。

  “陛下!”张阿难从御乘之外转了进来,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大理寺少卿戴至德求见。”

  “宣!”李承乾神色认真起来,同时侧身看向了身边的郑霜儿。

  郑霜儿点点头,抱着李玖到了后面一点的位置。

  竹帘轻轻地垂了下来。

  戴至德随即进入御乘之内,站在前方拱手道:“陛下,事情已经有了眉目。”

  张阿难接过戴至德递上的木盒,递到李承乾的手里。

  李承乾打开看了一眼,他的眼神微微一变,随即,他冷着脸抬头道:“去将司空请过来吧。”

  “喏!”张阿难立刻拱手,然后转身出去安排。

  ……

  长孙无忌很快从诸臣的队伍当中而来。

  进入御乘之中,他一眼就看到了跽坐在右侧的戴至德,还有在后方记录的上官仪。

  看到上官仪,长孙无忌的心里微微松了口气,然后对着皇帝拱手道:“陛下!”

  “舅舅请坐。”李承乾目光看向身体左侧,戴至德的对面位置。

  “喏!”长孙无忌走到了李承乾左侧跽坐下来。

  李承乾这才开口道:“舅舅可还记得,发生在衢州的章叔胤谋反案。”

  “记得。”长孙无忌点头,道:“章贼妄以苛政起兵,然后兵不过两县之地,转眼就被扑灭,虽有一时之乱,但无关大局。”

  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南方有乱,朕以为和南方苛政有关,又担心有江南世家居背后暗谋,所以派丘神勣去扬州盯着,丘神勣回来禀奏,整个江南世家,虽有人观望,但并无丝毫动作。”

首节 上一节 727/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