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732节

  殿中的侍女立刻退了出去。

  李承乾这才走到了内殿的短榻上坐下,目光看向萧姿。

  萧姿从一旁的桌几上提起茶壶,然后给李承乾倒了一杯,说道:“陛下今日心情不畅吗?”

  “嗯!”李承乾轻应了一声,然后将萧姿轻轻搂进怀里,摩挲着她的手背,轻声说道:“今日欣儿入宫了,请命婚事,朕有些感慨。”

  “是哪家的女子这么好运?”萧姿下意识的抬头。

  “是独孤家的女儿。”李承乾摇摇头,轻笑道:“应该是皇后的手笔,不然哪有那么凑巧。”

  萧姿满脸惊讶。

  “当然是刻意的。”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太子都已经大婚了,欣儿的年纪比太子还要大些,朕自然要照顾一切,不然何至于娶了独孤家的女儿。”

  独孤家也是大唐的外戚之一,虽然李承乾的曾祖母元贞皇后已经故世多年,但这份情谊还是在的。

  独孤大宝在李承乾的时候,就是他的东宫太子仆,现在是李象的太子率更令,关系自然是非同一般。

  “陛下仁德!”萧姿对于李欣的事情是知道的,自古能做到这一步的皇帝的确不多。

  李承乾很淡然的笑笑,然后抬起头看向萧姿,说道:“看到欣儿大婚,想到他子嗣绵延,朕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父皇有十一个儿子活到成年,而朕现在才只有九个儿子。”

  “陛下!”萧姿顿时听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抬起头的时候,眼底已经是眼波荡漾。

  “哈哈!”李承乾直接抱起萧姿,朝着御榻走去。

  帷帐落下,春光尽数收敛在帷帐之中。

  四周的侍女全部都脸红的低下头。

  ……

  一夜欢愉,幽光满殿。

  李承乾轻轻地睁开眼睛,指尖从萧姿光洁度后背划过,目光则是不由得看向窗外。

  夜色静谧,只有偶尔之间,才有声音从宫城中传来。

  高句丽之战算是暂时的结束了。

  将来覆灭三国,李承乾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准备。

  然而后续的事情才不过是刚刚开始。

  如何将高句丽的财富尽数的吸纳到朝中,然后快速的消化,这才是李承乾所要的。

  金,铜。

  开元通宝。

  李承乾轻轻地眯起了眼睛。

  河北……

  “陛下!”萧姿不自觉的一声呓语,打断了李承乾的思路。

  李承乾轻轻笑笑,伸手将萧姿搂进怀中,然后低声问道:“爱妃小的时候回过江南吗?”

  萧姿缓缓的睁开眼睛,侧过身,有些疲惫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后摇头道:“自从当年萧家北上之后,回到江南的人就很少了,不过族中在江南还有不少族人,也有联系和往来。”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有些事情爱妃可能不知道,少府在江南有一些产业,一部分是少府自己在做,一部分托在了皇后家里,还有另外一部分托在了张家,还有一部分安排在了爱妃家中。”

  “啊!”萧姿惊讶的抬头,说道:“此事臣妾不知啊!”

  “你不知是正常的,事情自然会有人办。”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江南的粮食,布匹,还有对海外的贸易,实际上都是他们在牵头,朕藏在水面底下,外人知道的就更少了。”

  苏亶这些年从杭州刺史到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一直都游离在朝中的视线之外。

  加上他是皇后的父亲,为人安分之下,很少人刻意的去盯着他。

  毕竟一旦惹怒了皇后,将苏亶弄回到长安,那才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苏亶虽然在扬州,但他的手下有很多人,王业,卫规,这些都是李承乾在东宫时的老人。

  甚至于他们在贞观十四年前就调任地方了。

  早就消失在朝中众人的视线之外。

  “如今平穰城已破,整个东岛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朕在想,江南是不是应该加大和高句丽的贸易了。”李承乾目光微微上抬,随后他低声问道:“俗话说,顾陆朱张,陆家和张家都和朕有关,但顾家和朱家,朕就有些不熟悉了。”

  “顾家还好,顾家叔父在国子监任监丞,相反朱家这几年沉寂的很。”萧姿摇摇头,说道:“臣妾知道的,就是长安这边的事情了。”

  “嗯!”李承乾点点头。

  一个世家的底蕴,是保证一个世家持续的根本。

  但只有官职,才是一个世家身处巅峰的外象。

  只有官职被夺,才需要底蕴来依托。

  甚至官职,很多事情都能增强世家的底蕴,甚至能够影响一方。

  李承乾收回神思,然后笑笑道:“看样子,朕得找个时间,和顾卿聊一聊的。”

  “嗯!”萧姿轻轻的应了一声。

  李承乾从侧面看,她已经累的闭上了眼睛。

  李承乾轻柔的抱着她,眼中却闪过了很多事情。

  ……

  永惟六年,正月初一。

  大朝。

  李承乾一身赤黄色衮龙袍,头戴白玉十二旒,坐在御榻上。

  于志宁站在满殿群臣的左上,手持圣旨,高声道:“惟永惟六年,岁次甲寅,正月丙寅,朔初一庚午日,皇帝若曰:

  於戏!

  致君惟善,辅德在和。

  必俟三台之明,用增九鼎之重。

  刑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彭城郡公刘德威,含和育粹,特表人师,悬解精通,见期王佐。

  可中书令,散官勋封如制度。

  钦此。”

  “臣刘德威,叩谢陛下圣恩!”刘德威从群臣当中站出,然后对着皇帝跪倒,沉沉叩首。

  殿中不少官员,看向刘德威的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和期盼。

  刘德威今日能任中书令,那么他日,他们也能。

  李承乾微微抬手,于志宁继续念道:“……大理寺卿尹君,可刑部尚书;婺州刺史崔义玄可大理寺卿;太常寺丞崔综,可婺州刺史……”

第645章 有人私铸开元通宝,叫丘神勣来

  永惟六年,夏四月。

  皇帝北巡。

  浩浩荡荡的船队从浚县转行北上,从黄河转入永济渠。

  河面宽阔,船只井然有序。

  无数的骑兵在岸边来回奔驰,枪槊林立,旌旗招展。

  李承乾站在楼船窗口,收回目光,看向竹帘后面晃动的人影。

  那是崔鸾。

  李承乾这次北巡,带了崔鸾,王幽兰和裴倩三妃。

  不过这个时候,只有崔鸾在舱中,她之所以在此,也是因为她的父亲就在。

  ……

  李承乾转身看向跽坐在船中的崔综,说道:“朕这次北巡,其实不走是最好的,对初夏的河运,还有朝中的负担都会很少,但朕就是想到河北看看,有人说河北百姓的负担很重,只有朕亲自走一趟,才能够明白其中的艰辛。”

  崔综轻轻躬身,说道:“陛下,河北百姓的负担的确不轻,但实际上多是因为战事缘故。”

  李承乾微微抬手。

  崔综继续说道:“早年间,因为要防备东*突厥,所以河北民间征收的赋税远比其他地方要多要杂也要重,后来东*突厥被灭,但数十万突厥人需要安置,其中不少就占了河北府兵的位置,那个时候,高句丽又在辽东蠢蠢欲动。”

  辽东与河北就一线之隔。

  那个时候,不仅河北道部署重兵,甚至赋税也因为要支援军中,而变得很重。

  还是就是皇帝对河北没那么信任。

  早些年,河北不少世族都和高句丽进行私下交易,从而获得大量的财富。

  同时也有大量的消息从河北去了高句丽。

  先帝被尊为天可汗之后,便对外族子民变得宽容许多,从而导致府兵当中外族的人数越来越多。

  反而是河北百姓,不仅科举没有多少机会,甚至就连成为府兵,也越发的艰难。

  加上种种杂税,重赋,沉重的徭役,河北的负担才会越来越重。

首节 上一节 732/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