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123节

  大明现在并没有宣传使司这么个衙门,更不要说是宣传使了。

  不过,马上就会有了。

  朱元璋准备将其设立出来,今后专门管新闻这一块。

  隶属于礼部。

  这就是开国皇帝的好处,不必拘于成例,祖宗之法。

  因为他本身就是祖宗,他的做法就是成例,就是祖宗之法。

  朱元璋执行力很强,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

  再加上这件事,又是他老早就已多次考虑过的。

  所以此时见过罗贯中,把事情敲定下来后,立刻就将这事给吩咐了下去,让人马上就做。

  ……

  中书省内,右丞相胡惟庸停下了手中笔,坐在那张让李善长怀念不已的红木大桌案前,看着眼前的条子出神。

  眉毛拧在了一起。

  宣传使司?皇帝这是怎么了?

  怎么突然就要设立这么一个,从未存在过的衙门?

  且直接连宣传使都给定好了,让罗贯中来担任?

  在这里拧着眉毛想了一阵儿后,胡惟庸的眉头舒展开来。

  倒不是说他看明白了皇帝此举的真实用意,而是确认了这个什么宣传使司的出现,不会分走中书省的权力。

  只要能够确认这点,那么别的他都可以不用太在意。

  “把这送到礼部那里,让礼部的人议一议吧,这宣传使司可是归礼部管的。”

  胡惟庸吩咐了下去。

  而后接着处理其余政务,将这件在他看来虽然新奇,但并不重要的事给就此揭过。

  没过多理会。

  一来是当今皇帝的创新之举实在太多了,这时候忽然间脑子一热,要整一个宣传使司出来,倒也符合皇帝以往的作风。

  二来则是,这宣传使司终究是个小部门,礼部都归中书省统辖,就更加不要说一个归于礼部统辖的的宣传司了。

  难成什么气候,无需在意。

  说不定等个一年半载,皇帝脑子不热了,又会将这宣传使司给撤了也不是不可能……

  ……

  一个长着一双三角眼的和尚,面上带着笑容,一手钵盂,一手禅杖走进了应天府城……

  ……

  “仲雅,你说陛下这是何意?”

  已经从礼部侍郎被提拔为礼部尚书的张筹,望着同样从礼部员外郎,升为礼部侍郎的朱梦炎询问。

  原本的礼部尚书牛谅,在中都被摔死在埋葬因修建中都而惨死的无辜百姓的大坑边上后,尚书的位置被腾开,于是他们顺理成章的开始升迁。

  不得不说,在朱元璋的洪武朝,官员们的升迁还是很快的。

  一方面是因为国朝初立,百废待兴,官员缺口大。

  一方面是朱元璋这个皇帝比较务实,任命官员不少时候不拘一格。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老朱往下撸官员也撸的特别快。

  不少人往往一不留神之间,上司就没了。

  然后就顺理成章的往上升迁。

  此番张筹,朱梦炎的升迁,就属于第三者。

  “朝廷本有邸报,为何又要弄个宣传使司出来?”

  朱梦炎没有直接说话,又沉思了一阵儿方才开口道:“只怕是陛下觉得邸报不太好,能通过邸报知道朝廷政令的人终究有限。

  所以就弄个宣传使司出来,今后要办那大明日报。”

  张筹点了点头道:“我看也是如此。”

  但心里面却有一些想法没有说,那就是他觉得,这事情应该和前任尚书牛谅之死有一定的关系。

  牛谅因激烈反对皇帝祭天、下罪己诏的时候违背礼制,祭祀死亡百姓,而被皇帝怒而杀之。

  结合着在此之后,中都时的种种言语,看的出来皇帝是想要努力捧百姓的。

  这时候设立这等机构,又要创办什么大明日报,只怕也存着相似的心思,想要下面的百姓知道的更多。

  张筹是个读书人,对于皇帝的这些举止和想法,自然不认同。

  觉得皇帝的这些举动,着实是出力不讨好。

  抛媚眼给瞎子看。

  按照他之所想,皇帝想要治理好国家,对外自然要靠将士打江山,驱鞑虏。

  对内则是需要大力依靠众多文臣,来治理天下。

  自古以来,百姓就是被治理的人,这些人只要知道种地,生产粮食,会做上一些粗笨的活计,为国家提供钱粮,劳役这些也就足够了。

  至于说,非要把百姓给捧这么高,甚至于如今更是想要通过这等手段,妄图让一些泥腿子能够了解军国大事,这等举动,无疑是异想天开,引人发笑了。

  且不说这些下面的泥腿子里面,有几个人能接触到这什么大明日报,又有几个人能看懂。

  就算是真的有人能因此而得到一些东西,又有什么用?

  是能让他田里多收二斗粮食,还是说,能让他婆娘多织出半匹布?

  什么作用都没有,纯纯的白费功夫。

  而且,被皇帝给亲自任命为宣传使,为其单开一个衙门的罗贯中,这时候他也已经知道了一些此人的底细。

  以往跟着张士诚做事的不入流谋士,张士诚战败之后,此人正事不干,选择了写什么小说。

  以至于穷困潦倒。

  妥妥的落魄穷酸之人。

  却偏偏皇帝最近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竟是将此人寻来,还给安排了这么个位置。

  这等可笑的用心,这么一个新设的不知所谓的官职,再配上这么一个不知所谓的人,这些组合到一起,还当真是不知所谓了。

  不得不说,不读书的人就是不行,当个皇帝也当不好。

  总是喜欢这么自以为是的胡乱行事。

  当然,这些话他也只敢在心里面想想而已,是绝对不敢,也不会说出口的。

  他可没有忘记的,他的礼部尚书之位,是如何得来的。

  有牛谅这个前车之鉴在,他要更加小心,某些方面哪怕是昧着良心,装也要装出样子来!

  “陛下真乃心怀天下,心中装着万民的仁圣之君。

  除了陛下之外,能这般着眼于百姓的上位者,又有几个?

  仲雅,这件事你等下亲自安排,找出好的房屋来,用做宣传使司日常处理公务之所在。

  一切都按照规定的最高规格来办。”

  张筹先是诚心诚意的感慨,复又一脸郑重的望着礼部侍郎朱梦炎出声交代。

  朱梦炎亦是正色道:“下官一定全力以赴,做好此事,今后这罗宣传使上任之后,有什么短缺,有什么困难,下官都会竭尽全力的给与帮助!”

  张筹满意的点点头:“如此最好,你且去忙吧,务必在罗宣传使上任之前,把一切准备停当。”

  朱梦炎离开后,张筹无声的摇头笑了笑,没过多久便也起身,前去中书省见胡惟庸,说他们礼部在这件事上的意见去了。

  离开的朱梦炎,和在张筹前的反应也不同,显得有些神思不属,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他总觉得事情应该没有这般简单,在想皇帝是不是想要通过这个举措,来提高皇帝的影响力。

  是不是想要增加皇帝说话的份量,会不会因此而对众读书人,士大夫这些产生一些不太好的冲击。

  一番思索之后,他忽地轻笑一声,微摇了摇头,将这些自己的忧虑给尽数甩出了脑海。

  觉得自己实在是多虑了。

  论起民间的影响力,在整个天下的话语权,儒家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这点就连佛门和道家也远远比不上。

  别说皇帝此举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用意,就算是真的有,也只有失败这一个下场而已。

  儒家的影响,不是那般好冲破的。

  而且,既然是报,那就需要认字的人来看。

  而识字的,基本上都是儒家之人,其余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皇帝就算是真的想要通过这宣传使司,通过那大明日报,施加什么影响力,争夺什么话语权,也一样做不到。

  当这个念头升起,又进行了一番反复的思索,确认没有什么遗漏之后,朱梦炎便也不多做他想。

首节 上一节 123/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