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134节

  小僧承蒙陛下错爱,高看小僧一眼,想要小僧为官,给我大明出一份力,而小僧也有敬服陛下雄才大略,以民为本。

  也想要为我大明出一份力。

  但小僧能力终究有限。

  陛下兵强马壮,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大将军等几个国公,还有众多侯爷都是极其能打之人。

  文臣中,诚意伯,当今宰相这些人都是能做事的。

  更兼陛下您圣文神武,掌控全局,大明今后必然走向辉煌。

  小僧留在陛下身边固然可以做些事,但说实话,这些事没有小僧也一样能做成。

  小僧能发挥出来的作用有限。

  既如此,小僧不如离开我大明,前往南越那边,为我大明谋取南越,今后争取将南越交与陛下手中。

  如此,也算不负陛下厚爱,不负胸中所学,更不负陛下说与小僧听的屠龙术。”

  道衍此时,依旧是出家人打扮,又恢复了僧人的慈眉善目。

  但说出来的话,却和佛家没有什么关系。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朱元璋心中不由跳出这两句话。

  “你怎么知道咱要取南越?”

  朱元璋望着道衍询问,面上露出一些似笑非笑的神情。

  道衍不卑不亢:“如今元朝残存势力虽还在,但不论是偏居西南一隅的梁王,还是占据东北的纳哈出,亦或者是躲在草原深处苟延残喘的北元王庭,都不过是断脊之犬,难成气候。

  今后被陛下荡平,乃必然之事。

  陛下非是常人,有包藏宇宙之机,如今成就虽已惊人,却不会就此自满,停步不前。

  南越那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华夏之地,只不过宋朝软弱不堪,抛弃祖宗基业。

  陛下既复中原,又收幽云,那南面的南越又岂能置之不理?

  南越那边,山高路远林密,烟瘴丛生,道路崎岖,又潮湿闷热,我大明将士日后若是攻伐,最大的敌人便是这些。

  小僧没有什么太擅长的事,便想着到那边试一试。

  若是成功,也可减少将士伤亡,也算是积些功德,终究不算埋没了所学。”

  “哈哈哈……”

  听完道衍所说的话,朱元璋开怀大笑,起身走到道衍身边,伸手握住道衍双手。

  收住笑声,郑重道:“大明有大师这般人物,何其有幸!

  南越之事,就交与大师了,且看大师施为!”

  道衍对着朱元璋郑重一礼:“大明有陛下,才是真正的幸事。

  小僧在南越,看天下事陛下如何施为!”

  说罢这话,朱元璋和道衍相互对视一眼,片刻后都哈哈笑了起来。

  一时间,风起云涌,似有龙吟虎啸之声!

  ……

  天界寺的桃花绽满枝头的时候,道衍在悦耳的鸟鸣声里,只身南下。

  所带不过一钵盂,一禅杖,一僧袍,一僧鞋。

  走的从容不迫。

  似乎此行不是要只身谋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而是如同往日四处云游一般。

  ……

  武英殿内,朱元璋满上露出笑容,心情很是不错。

  道衍做出来的选择,虽和自己一开始时的设想有所不同,但却比之更好。

  道衍终究还是没能放下他的理想,他的坚持。

  但因为自己的干预,却也让他的理想,他的坚持转了一个弯。

  朝着更加有利于大明的方向去开花结果了。

  依照道衍的能力还有追求,让他去取南越,的确要比留在大明更合适。

  南越,老四靖难成功后,就将之给取了下来。

  当时那边有人挑衅,以为他们距离大明太远,且老四刚经历了一场大战,正要休养生息,跳一下没什么问题。

  结果老四不按常理出来,直接发大军推了过去,一路势如破竹,屎都给打出来了。

  但可惜天胡的开局,却因为后续的处置不当,外加重心北移,终究没能彻底在南越那里站住脚步。

  到了好圣孙朱瞻基时,正式退兵,彻底放弃南越。

  从那次放弃之后,南越再也没有回到华夏怀抱。

  现代时,朱元璋看着地球仪不止一次的去想,要是南越那里老四他们彻底的站住脚,让那里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有多好。

  别的不说,单单只是那超长的海岸线,就足够让人眼馋,能起到极大作用了。

  而今重回洪武八年,他焉能错过?

  便是道衍不去,今后他也会取!

  ……

  “殿下,正所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唯有德行,唯有正道才能服人。

  人心归附,才能无往不胜,事半功倍。

  若反其道而行之,哪怕依靠权势,恐惧这些让人服从。

  可大多也都是貌恭而心不服,做起事来,事倍功半……”

  文华殿内,在给朱标讲述了一些文章之后,今日的课业将要结束之时,宋濂借助着今日之课业,对朱标说出来了这样一番话。

  宋濂是当代的名儒,而且还是老早就投靠朱元璋的文人。

  经李善长推荐,和刘基,章溢,叶琛三人一起入应天。

  宋濂被任命为江南儒学提举,并让其教授朱标儒家经典。

  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到现在,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宋濂还在教授朱标。

  话说,老朱为了朱标的教育,可谓是费尽了心思。

  老师的阵容更是豪华到离谱。

  当时的左丞相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常遇春为太子少保。

  右都督冯胜为右詹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

  一大票的开国文臣武将,都给配备了个齐全。

  这其中,教授朱标最多,时间最长的就是宋濂。

  朱标对宋濂也十分恭敬。

  此时听到宋濂的话,立刻执弟子礼,表示自己谨记老师教诲。

  宋濂见到朱标反应,微微颔首,显然分外满意。

  “老师,您……是想说锦衣卫的事情吧?”

  朱标迟疑一下,而后直接开口问了出来。

  宋濂闻言更加满意,自己这个学生不仅仅十分恭敬,也处处遵循儒家之道。

  而且还非常的聪明。

  不少事情根本不用自己明说,只需要稍微提点一下,他就能懂。

  遇到这样的学生,让人三生有幸,是来报恩的。

  要是教授到秦王朱樉那样的,那可就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那妥妥是来报仇的!

  “殿下明鉴,正是关于锦衣卫的,臣最近听了一些言语,说是锦衣卫似有当初检校之职责。

  臣私以为此举甚是不妥。

  当初检校在时,就令得朝中众臣,边地将帅人心惶惶,无法安心做事。

  我大明开国之后,陛下废除检校,国力蒸蒸日上,百废俱兴。

  政令这些从未耽误。

  可见检校并非必要存在。

  如今我大明一日日在变好,公卿百官皆为国出力,可谓是众正盈朝。

  此时若是重启检校,未免造成骚乱,破坏大好局面。

  所以臣斗胆向殿下言此事……”

首节 上一节 134/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