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狂书生 第345节
陆正收回心思,说道:“对了,听说羋城隍手下有司农神官?”
楚国有大司农一职,为一尊大神,掌楚国农业事务。
各地方另设有司农神官,配合地方城隍的工作。
羋固闻言点头道:“有,怎么?”
陆正解释道:“陆某想编写一部农书,想请教司农一二,不知可否?”
“编写农书?”羋固面露诧异之色。
他怎么觉得陆正有些不务正业,不好好去研究儒道圣贤经典,一会儿编写医书,一会儿又编写农书。
“有什么问题吗?”陆正不禁问道。
羋固奇怪道:“这不影响你儒道修行?你即便想为民做点什么,也得先把自己修为提上来,以后有了一定的修为,有了空余的时间,再做这些事也不迟。”
羋固觉得陆正该一心用在儒道修行才是,而不是去钻研其它学问。
陆正微笑道:“这何尝不是修行呢?圣人教诲我等,当以民为贵。陆某读书不仅是为了自己……”
如今他已经成了儒士,铸文人救世之心,需要多做些实事,而不是闷头读书,或者去除妖鬼。
羋固听不得这些大道理,连忙道:“行吧,我让人把司农官喊来,你有什么事,都可以跟他说!”
羋固招呼一位下属,吩咐将司农官带来。
没多久,司农官便匆匆赶来,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名叫林荣。
林荣生前是地方小官,善务农事,死后被羋固选中,推举提拔为座下的司农。
林荣得知自己来此的缘由,还有些诧异。
不过是羋固的吩咐,他不敢推辞,尽心做好就是。
羋固专门提供了一个院落,让双方可以好好聊。
陆正奉上茶水,说道:“真是有劳林司农了!”
林荣连忙道:“哪里,哪里,早听闻陆公子大才,某能有机会与公子座谈,是某的荣幸。”
前几日陆正在重阳祭上的风采,林荣亲眼得见,只是没那个机会和陆正说上话。
如今陆正居然要跟他请教农事,让他还有些受宠若惊。
饮了一杯茶,陆正直接迈入正题。
他拿出一部编写得有些粗糙、不完整的农书,递与林荣。
陆正解释道:“这是陆某以自身见闻学识,打算编写的一部农书,其中内容不完整,还请林司农看看,可有什么纰漏错误之处?”
林荣闻言顿时脸色一正,这是来真格的?居然都已经开始编写了?
他还以为陆正压根不懂农事,只是临时起意。
林荣连忙双手接过农书,慢慢翻看起来。
不过一会儿,林荣脸色微变,眉头轻皱。
倒不是陆正的这部农书编得不行,而是太过专业,其中的一些技术,连他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乍一推想,林荣还觉得颇有道理,并非胡乱编写。
“妙啊,妙啊……”
“居然还能这么种植、培育良种?”
“如此一来,岂不是能增加不少产量……”
林荣捧着尚不完善的农书,竟是如获至宝。
旁边的青婉挠了挠头,陆正的农书,她也看过的,毕竟自己最近也在种地,并不觉得多奇妙。
难道这个司农神官还没自己懂得多?青婉心中狐疑。
林荣慢悠悠翻看,花费了好些时辰才完全看完,一时还意犹未尽,有种怅然若失之感,因为此书还不完整。
等回过神来,林荣发现已经过了好些时辰,陆正和青婉正在一旁看书等着。
他心生惭愧,连忙歉意道:“刚才看书忘乎所以,倒是让两位等久了,两位该提醒我才是。”
陆正合上书籍,微笑道:“林司农看得入神,不好打扰。”
正是如此,陆正也才觉得林荣这个司农确实比较专业,不是什么尸位素餐的神官。
毕竟这样的农书,不懂的人很难看进去。
陆正顿了顿,又道:“不知林司农可找出什么不足之处,还请指正一二。”
“写得很好!”林荣郑重道,“某感觉没什么错误,只是有些地方不解……”
林荣觉得陆正编写的内容没什么大问题,不过有些地方不太明白。
“请林司农指出,咱们一起讨论讨论。”陆正说道。
林荣便又翻着农书,反而跟陆正请教起来。
旁边的青婉也凑近了些,认真听着两人的谈话。
双方讨论间,还时不时拿出其它的农事典籍翻阅佐证,甚至直接在院子里面做起了一些实验,以验证某些技术的可行性。
这么一番下来,林荣发现陆正提出来的某些技术相当可行,且很容易推广,利于农业民生。
当然,陆正对于这个世界的农事了解不全面,也在林荣这里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
第320章 烫手山芋
“果然,让地方神灵、官吏去出力,事情办得就是快!”
羋固坐在书房之中,美滋滋地喝着灵茶。
如今他是神在家中坐,喜讯四方来。
只是短短几天时间,自己吩咐出去的项目工程,有些地方已经初步完工,这干事效率相当之快。
羋固悠闲惬意,吩咐赵明道:“拿本本好好记下来,我羋固向来恩怨分明,谁办得好,谁有赏……”
至于敷衍了事、正在偷奸耍滑的,那不好意思,之后也要慢慢算账。
他羋固拨出去的钱款,不是那么好拿的。
旁边的赵明连忙应诺,表示会让人留心监督各地方的进度。
羋固忽然又想到一事,开口询问道:“这都三天了,陆正还和林司农待在一起?”
“是的,他们没有离开院落半步。”赵明回道。
羋固啧啧称奇,惊疑道:“他不会真想着编写农书吧?著书哪是那么容易的……”
他转而问道:“那个林荣在农事上确实有点本事,但也没多厉害,让林荣去教导陆正真能有用?”
“这个……”赵明想了想道,“林司农所学,无非源于各种农业典籍,恐怕只能给陆正领入门。”
对于林荣这位同僚,赵明还是相当了解,有些能力但不多。
羋固摸着下巴道:“这样啊,真是想不明白他怎么愿意花那么多心思在这些事。”
但羋固一想到之前陆正编了一本医书,又感觉不能以常理度之。
羋固悠悠道:“若他一心修儒,说不定能成为百年内最年轻的儒士。我记得近百年来,有记载最年轻的那位文人,似乎是三十而立之年?”
赵明低声道:“孔亮,齐国孔家那位,不过那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如今那一位已经成了学士,在齐国稷下学宫任教……”
羋固闻言道:“圣人之后啊,确实了得。”
齐国的稷下学宫,放眼整个天下,也是数一数二的学宫,是不少儒道文人向往的求学之地。
能入稷下学宫读书的文人,皆是天资卓越之辈,那不是靠关系可以进入的地方。
而能在稷下学宫里面任教的文人,其才学更是世间顶尖,有突出之处。
赵明又道:“最近孔家又出了两位天地举人,不到而立之年,与陆正差不多的年纪。”
一些有底蕴的儒道世家子弟,几乎都不屑去参加科举,而是凭借真本事晋升。
“啧……”羋固感叹道,“世间出过圣人的家族,论哪家最为长久昌盛,无非孔家了吧?”
有道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但真正经历风风雨雨而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从古至今屈指可数。
哪怕他们羋姓皇族,中间也有近千年的衰落。
能成为天下九大国之一的皇族,以前也是承受了不少苦难。
而开辟了儒道的孔圣人,其后代家族即便历经各朝各代,却是不曾衰败,依旧声名显赫,人才辈出。
羋固想了想,好奇道:“孟家现在如何?”
赵明回道:“齐吴的两个孟圣嫡脉,如今年轻一辈都不怎么出彩,但比之其他大族,也很有底蕴了。”
儒道孔孟两家,在各国都有血脉后代。
不过孔家最大的一脉在齐国,而孟家有两大嫡脉在齐吴两国。
余下的孔孟家族,却是无法自诩为正统。
上一篇:高武:我继承了游戏里的邪恶组织
下一篇:都市:开局获得抱丹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