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狂书生 第346节
毕竟两位圣人遗留的传承之物,都在主家之中供奉着。
羋固呵呵一笑道:“浩然正气不好修啊!孟子善养浩然正气,可他的后代却是差了些火候。”
羋固顿了顿,又道:“你说,要是让陆正去到两个孟家,他们会不会抢着要?”
羋固顿时觉得此事相当有趣。
赵明想了想道:“恐怕其它孟家也会争取,不过以陆正的秉性,他们都只得一空场……”
他们都不是蠢人,从陆正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就能看出来陆正不好拉拢。
人家得过安国圣人赐,但依旧能到处游历,不受什么牵绊。
恐怕即便是孔孟两家的邀请,陆正都不在乎的。
羋固闻言深以为然,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发现陆正除了为民,还有什么追求。
这种无欲无求之人,可不是那么好争取的。
“这种人呐,即便不能交好,也不能交恶的。”羋固悠悠道,“有些人呐,怎么想不通这样的道理,居然还想着对付他?”
赵明眨了眨眼,暗道那是陆正的铁锤没落到他们的头上,自然不能与那些人感同身受。
羋固觉察到赵明的眼神变化,哪里不知自己的这位下属如何想法。
羋固干咳一声,“咳……本官行事还没那么不堪吧,还能让他对我动手?我现在不也在做利民之事?”
“大人勤政爱民,当然不是那些人能比的。”赵明不禁道。
羋固听得直翻白眼,“你这马屁拍得,很不诚心呐!”
以前他倒是喜欢听人吹捧,但如今接触了陆正,总感觉那些吹捧的话听得像讽刺。
赵明恭恭敬敬站在一旁,沉默不言。
羋固掏出陆正之前给的册子,转移话题道:“这上面的一些政策,你说我们该不该照着施行?安国那边最近有不少动静啊。连那位安帝,居然都开始减免田税了,只怕这上面的一些政策,已经让那位过目了。我们要不要把这玩意交上去?”
羋固琢磨着这册子留在他这里,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或许可以给楚帝看看。
赵明沉吟片刻,低声道:“我楚与安国国情有所不同,其中的一些政策施行起来困难重重。若大人将这册子交于朝廷,或能得天子的一时喜爱。但如果真施行了什么政策,让某些人利益有损,大人恐成为众矢之的!说不得还给你扣个通敌乱国的帽子……”
自古以来,各国无不有变法革新者。
但最先开头的变法之人,往往都难得善终。
要是羋固真拿着册子鼓动楚帝变法革新,后果难说。
羋固嘴角扯了扯,“是陆正把册子给我,我倒成了通敌叛国?”
赵明道:“泼脏水嘛,免不了某些人会如此攻讦大人。”
羋固看了看手里的册子,不过好像确实是因为陆正所给之物,他才不好交出去,容易被人扣帽子。
他小声嘀咕道:“合着这是一块烫手山芋?”
赵明不禁道:“大人可以命相博,博取一个流芳百世……”
细数史书上的那些变法者,很多人即便失败,也能青史留名。
羋固神色不自然,叹道:“也可能身与名俱灭。”
他是活腻了,不是不想活了,要把自己弄得身败名裂。
至于陆正敢如此行事,那不能一概而论嘛。
人家一个光脚的,他可是穿金戴银的神灵,还是得爱惜自己。
“算了,再看看吧。”羋固又把册子收了起来。
既然风险这么大,他便也放弃了。
赵明见此不免感到遗憾,他是准备与羋城隍同进退的。
不过既然大人都退了,他想前进也进不了……
羋固见赵明眼里闪过的一丝失望,不禁道:“赵判官啊,如今形势不明,我们还是得稳扎稳打,不能冒险,先把那些工程搞好吧!”
永州的那些水利工程对他有好处,自然是不能放弃。
对于利弊的衡量,羋固心里有一杆秤。
自己现在好端端的,犯不着去冒太大的风险。
“大人说的对。”赵明只好应道。
羋固躺靠着长椅,幽幽道:“本官还不想待在这偏远的永州呢!不过这里够自在,没那么多事……”
不是他不想努力争取,而是躺着更舒服啊……
就在这时,林荣前来求见。
羋固听闻林荣过来,顿时来了一点兴致,直接召见林荣。
“大人!”林荣恭敬行礼道。
羋固笑眯眯道:“林司农啊,你把陆正教得如何了?”
他有些好奇,这几天时间陆正学到了什么。
林荣闻言一愣,随即惭愧道:“有愧于大人!陆公子博学,根本不是下官指导他,反倒是下官从陆公子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
“什么?”羋固一下子坐直了身子,以为自己听错了。
林荣低头讲述道:“陆公子已经编写了半部农书,其中大有学问,下官看过不少典籍,也不曾找到那些知识。听说陆公子也是从书中学来,并以此修编,也不知是何人所著书籍,或许是安国有比我们楚国更懂农事之人……”
羋固不可置信,说道:“你认真的?你是说他比你还懂农事,真能编写一部农书?”
“是已经编了大半部……”林荣回道,“下官不如陆公子远矣。”
羋固目光一呆,转而看向旁边的赵明,“他怎么什么都会?”
赵明也没想到林荣对陆正的评价这么高,毕竟这一位林司农,是他们永州最懂种田的了。
赵明低声道:“下官听闻陆正曾在地方乡里游历,接触过不少百姓,想来那个时候就在学习这些了。”
羋固面无表情道:“什么叫那个时候?今年六月他才成为天地秀才,然后出来游历的吧。现在才几月,他一下子能学这么多?这都编了两本书了,要逆天啊……”
第321章 四时农书
“呃……”
赵明回想关于陆正的卷宗,确实是成长得很快。
如果单修儒道突然一鸣惊人,这样的读书人不是没有。
但短短几个月内,陆正不仅儒道修行大涨,还能编写三部涉及不同学问的书籍,又能写出各种变法政策,那就很有些说法了。
赵明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忍不住道:“他不会是那些人推举出来的吧?”
“谁?”羋固忽地脸色变幻,不禁琢磨道,“他们啊,好像还真有可能……”
世间不缺一些隐藏起来的势力,会在暗处推波助澜,以此搅动天下的格局。
数百年前,前朝崩乱,他们羋姓皇室便算是幕后推手之一。
羋固眼神闪烁,幽幽道:“陆正的行事,的确有点像纵横家那些人教出来的。”
赵明低声道:“感觉不是一类人教出来的,他修浩然正气,还曾拿出不显世的文人传世之作,背后说不得还有一些隐世文人支持……”
羋固啧啧道:“不对啊,如果他真是哪一方选出来的人,安国那位圣人怎么会看中他?”
羋固有些奇怪,按照安国那位圣人的本事,怎么也能看出些什么,为何会给予陆正圣赐?
赵明想了想道:“听闻那位圣人已年迈,恐怕是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羋固喃喃自语,“若真是如此,这天下的格局,是要发生一点变化了。”
羋固目露精光,顿时感觉以后有好戏看了。
他看向林荣,询问道:“陆正现在在做什么?”
林荣连忙回道:“他在编写他的农书,说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下官惭愧,帮不上什么忙,便不敢在那里打扰他。”
羋固好奇道:“将他所写的农书推广出去,能有多大好处?”
林荣脸色带着一丝激动,说道:“下官粗略估计,粮食至少能增产一半,天下的百姓或都能免于饥饿,此利民之书。”
羋固出身高贵,不怎么关心农事,对林荣的说法没有什么概念。
旁边的赵明听了则是倒吸一口气,惊讶道:“竟能做到这般地步?”
林荣一脸郑重地点头,粮食增产一半还是他保守的说法。
羋固见赵明的反应,有点不解道:“不过增产一半的粮食,何至于这么夸张?还能让天下百姓不受饿。”
林荣闻言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赵明见林荣不敢说,便直言道:“大人有所不知,百姓吃不饱饭,除了看天之外,还因为上交的钱粮税过重。如果真能使粮食增产一半,这多了一半的粮食,百姓基本上不会愁吃。”
“哦……”
羋固恍然点头,转而又笑呵呵道,“田地增产,那你们又怎么觉得朝廷不会因此加税呢?”
他是不懂农事,但很懂朝廷那伙人啊!
如果有法子使粮食增产,说不得地方百姓会被压榨得更严重。
上一篇:高武:我继承了游戏里的邪恶组织
下一篇:都市:开局获得抱丹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