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匪 第114节
如今又有一群人跑来,说什么要建设新农村,要什么清除什么血吸虫病——鬼知道他们在打什么主意?反正黄老爷博览群书有学问,一听他们要治什么血吸虫病,立刻就想起了《三国演义》广施符水的张角。顿时便提高了警惕。只是县太爷一个劲地给那个梁先生戴高帽子,而且他们当中还有一个外国女人,这都让黄老爷颇有点忌惮,没有当场就把他们绑起来讯问,看他们是不是赤匪。
但是黄老爷依旧很不放心,便写信给还在南京读黄埔军校的儿子,问这些人是怎么回事。
儿子倒是证实了这些人都有合法的身份,而梁先生也的确是极有学问的大儒。但是黄老爷依旧很是担心:“那些大儒什么的最不要脸了,谁知道他们是不是在打老子的田产的主意?”
第一百三十六章 皮球
李家湾距离黄老爷住着的西河镇并不算远,只有十来里的距离,第二天一早,梁漱溟先生便和几个学生一起,出发去西河镇拜访黄老爷。
出门前,梁先生依照斯万夫人的建议,穿上了防水的鞋子,虽然如今已经是冬天了,但是血吸虫的活动受温度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除非温度降到零下,否则血吸虫尾蚴所污染的水源,依旧能传播这种可怕的寄生虫。所以在清晨,在路面上还可能存在露水的情况下,即使是在草地里行走,都有染上血吸虫病的危险。
梁先生和他的学生们都有李谦帮他们准备的橡胶套鞋,但是农民们是没有这样的东西的,他们不可能穿着橡胶套鞋,戴着橡胶手套下水田干农活。当然,现在已经是年底,正是农闲的时候,要消灭血吸虫,也只能依靠着一段时间了。
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西河镇就出现在了梁先生他们的视野里。西河镇一边靠着鄱阳湖,也是这一带较为重要的一处交通枢纽。这时候正在隆冬,湖水下降了不少,露出了大片的滩涂,一些过冬的鸟儿在这些裸露的滩涂上时起时落。若不是心里有事情,面对着西河镇的景色,梁先生或许会想起“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之类的句子,但是这时候,他注意到的却是在进入镇子的路口上,已经加设了哨岗,一群保安团的兵正在盘查着路人——前一阵子,赤匪那边因为换了带头人,安静了一会儿,不过最近据说那个叫做李德胜的“匪首”官复原职了,所以附近的村镇都有点紧张。即使西河镇距离“匪区”直线距离还有上百里,但也跟着紧张了起来。毕竟那些“赤匪”是要打土豪分田地的,你说可怕不可怕?
梁先生和几个人一起走上前去,一直走到镇子入口。几个团丁拦住了他们:“干什么的?从哪来的?”
梁漱溟先生笑了笑,从怀中摸出一份拜帖道:“这位兄弟,鄙人梁漱溟,前来拜见黄老爷。”
一个腰里别了把西班牙盒子炮的头目模样的人听了,又看了梁漱溟一眼,想起来这位梁先生不久之前似乎来过,黄老爷对他们似乎还很客气的来着。于是他便一边结果拜帖,一边说:“梁先生,您等一下,我这就进去告诉黄老爷。如今赤匪闹得厉害,只能让您在这里等一下了。”
说完这个团丁小头目,便拿了拜帖,往镇子里面进去了。
梁漱溟微微地有些不满意,如果是在黄老爷的宅子外面倒也罢了,这些家伙甚至直接就把他挡在了镇子外面,这帮子土财主未免也太土皇帝了一点吧?就是蒋介石,对他也没有这么没礼貌的。
那个头目进去了好一会儿,才再次出现在梁漱溟他们的面前。他挥手示意让其他团丁搬开了拦着路的路障,放梁漱溟等几个人进来。那个头目道:“梁先生,你们跟我走。”便转身在前面带路。
梁漱溟便带着几个学生跟在后面,进了镇子。梁漱溟原以为这位黄老爷知道他来了,不说亲自到镇子门口来迎接,总要到家门口来迎接,才像个样子吧。却不想到了黄家的院子,那个团丁头目,却也只让他们在门房等着,说是黄老爷还有事情,要让他们等一等。
“一个土财主而已……”梁漱溟在心中忍不住吐槽道。他堂堂北大教授,社会名流,论社会地位,那个姓黄的土财主给他提鞋都不配。不过这时候他还是要有求于人家的,自然只能先忍着。
就这样在黄老爷家的门房里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黄老爷才慢悠悠的派了个人来请他们“进去说话”。
进到黄老爷的客厅里面,梁漱溟便看到黄老爷正坐在一张官帽椅上抽烟。那黄老爷看到梁漱溟他们,却并不起身,只是伸手往旁边的几把椅子指了一下,道:“坐。”
这样明显无礼的态度让梁漱溟的弟子们有点忍不住了,有人便想要开口,但是梁漱溟伸出手虚按了一下,便制止了学生的冲动。然后便微笑着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好像一点都不介意黄老爷的无礼一样。
“梁先生又来找黄某,不知道有什么事情?”黄老爷见他们坐下了,便将烟斗在自己翘起的鞋子上敲了两下,然后慢悠悠的问道。
“黄先生,关于消灭疫情的事情,有些事,还要黄先生牵个头才行。”梁漱溟很是温和地说道,“黄先生是这里的贤达,自然不能看着乡里人为疫病所害,而且疫病若是不能及时阻止,便有扩大之危险,对于黄先生也是不利……”
梁漱溟讲了半日,黄老爷却并不表态,只说自己能力有限,做这样的事情,花销太大,自己也承担不起,然后便是建议梁漱溟去找县政府,让县政府帮忙。
“这样的大事,还是要政府牵头才行,别的不说,政府牵头了,大家才信得过这事情,才好办事嘛。而且如今匪情如此严重,我们没有县里面的支持,就自己这样聚众乱动,那万一上面以为我们有什么不轨的意思,那就更麻烦了。再说这件事情耗费极大,也只有政府拿出钱来,才能……”
总之就是,虽然梁漱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黄老爷虽然没有明确的反对,却始终咬紧了牙,一分钱都不肯出,一个人都不肯派,把一切事情都推给了官府。他甚至连联名向官府建议都不同意。最后梁漱溟也只能失望而去。
等梁漱溟他们走了,后面帘子一掀,黄老爷的妻子焦氏走了进来。
“当家的,这姓梁的说得很有点吓人,你说这事情……”焦氏问道。
“这个姓梁的这一张嘴厉害呀,”黄老爷道,“一般般沉不住气的人,真还就要被他唬住了。这些外头的家伙,一个个都是说话说得天花乱坠,你要是被他唬住了,呵呵,咱们要镇之以静。明白不?”
“嗯……”焦氏点了点头,这些事情她一个妇道人家是搞不明白的,不过既然当家的已经决定了,她也就不再管了。
“停一下……”黄老爷想了一下又道,“有些事情,虽然不知道真假,但也不能不防。你告诉下面人,今后我们家里不能再用外面的水,哪怕是洗衣服,也只能用水井里面的水!”
梁漱溟和学生们离开了西河镇,一边往回走,学生们便一边怒气冲冲地大骂黄老爷不是东西。也有学生问道:“梁先生,下一步,我们怎么办?”
“先也只能去找县政府,看看县政府那边能不能……”说到这里,梁漱溟又叹了口气。对于找县政府的结果会如何,他并不乐观。
后面的事情也就像梁漱溟预料的那样,县政府的人在对待梁先生他们的态度上当然是比黄老爷恭敬得多,客气得多。但是只要一说到要干实事,立刻就唱起了苦经,踢起了皮球。反正就是,如今匪患猖獗,县政府仅有的一点点钱粮,都要用在应对匪患上面,实在是一个人,一块钱都弄不出来。这个事情,政府可以出个名义,但是也只能出个名义,真要办事,那还是要让地方上的乡贤士绅们来干,所以梁先生真的要想把这事情办成,那就得去说服那些乡贤士绅。
于是梁先生就成了一个皮球,被县政府和黄老爷他们踢过来,踢过去的。最后,终于有个学生想出了一个办法:
“梁先生,听说那个姓黄的的儿子在南京黄埔读书。虽然学的是军事,但是相比他爹,他总算是受过一些教育的,应该能明白这里面的利害,我们如果写信给他,让他去劝告一下他老爹,说不定倒是能事半功倍。”
于是在通过县政府的途径,了解到了黄老爷的儿子黄友德的情况之后,他们就给黄友德写了一封长信,想要说服黄友德,让他劝一劝自己的父亲。
说起来黄友德也快要毕业了,说起来黄埔军校名气很大,但从学制上来说,它从来就不像是一个真正正规的军官学校,而只像个进修机构。除了中间有限的几期之外,大多数的期数,学时都非常有限。学习时间长一点的,也就一年多一点,短一点的,几个月就了事。这放在西点,放在圣西尔,放在伏龙芝,这都不够完成最基本的作图技术学习的。所以在事实上,大部分所谓黄埔军校毕业生,军事水平其实是很有限的。
黄友德的老爹在当地是土皇帝,但是黄友德到了南京黄埔军校,却算不上个什么玩意儿。他的成绩也不突出,也没有多少门路,临近毕业,将来会如何分配,日后会有怎样的钱途,他的心中却也没什么底。就在这时候,他却突然收到了以梁漱溟的名义给他寄来的一封长长的信。
梁漱溟在信件中详细地描绘了血吸虫病的传播方式和危害,以及防治办法,并请求他能写信回去说服他爸爸,让他支持灭螺行动。
黄友德看着这信件,眼中突然放出光来,他将信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拿起信件,离开了宿舍。
第一百三十七章 绝户计
几天之后,徐恩曾突然接到命令,让他立刻道南京党部开会。徐恩曾立刻坐上汽车,赶往党部,按照通知到4号会议室。这是一个很小的会议室,但是往往在小会议室中召开的会议,才是真正重要的会议。
当徐恩曾进去的时候,他注意到,里面已经有好几个人了。其中的一个是陈立夫,还有几个也都是他认识的人,比如贺衷寒、戴雨农——他们这会儿正低着头在看资料——还有一个他不认识的小小的少尉军官以及一个少校军官坐在一边陪着。
“这里有一份技术资料,你可以看看。”陈立夫将一份文件递给了徐恩曾。
徐恩曾接过文件,就看到上面“绝密”两个大字,翻开封面,这样的一个题目就出现在了他的眼中:“关于利用血吸虫病打击匪区经济的计划(草案)”。
徐恩曾吃了一惊,抬起头来朝着那边的那个小小的少尉军官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