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4节

  要知道,当年杨广兵败高丽之后,天下纷乱,杨广的两个儿子在乱世当中被立为皇帝。

  哪怕仅仅是傀儡,也足够让他的父皇警惕了。

  他的那位父皇,当今天子,天可汗,他终究是老了,他已经有十几年没有上战场了。

  他开始猜疑了。

  更别说还有当年玄武门的事情。

  所以他才会如此害怕。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李承乾从马上失足跌落,断腿之后,他的父皇才会那么迟疑。

  因为在那个时候,他的父皇已经有了要废掉他的心思。

  甚至不只是他,就连李泰,他的父皇也未必就没有废掉的想法。

  而最后才会让一无所有的李治捡了便宜。

  ……

  宫室温煦,但人心冰冷。

  李承乾忍不住的摇摇头,他刚才的那番想法,难免有从未来发生的事实中,强行反推的意思。

  但……谁又能说那就不是真的呢。

  李承乾这一日的行为,或许让群臣改观不少,但他父皇的心底,依旧冰冷无比。

  想要让他的父皇改观,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废掉李泰,李承乾心中已经有了一整套的计划,但是如何在废掉李泰之后,让他的父皇放下对他的戒心,这是李承乾之前疏忽了的。

  李泰被废,后面站出来捡便宜的人是李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治的身边没有什么可用的助力。

  但如果李承乾提前将李治拉到这场夺嫡之争中来呢。

  那么他的父皇在选择李治的时候,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担忧。

  而且相比于李泰,李治的城府才更让人李承乾感到可怕,只要点破了这一点,或许就能让他的父皇也感到可怕……

  越想,李承乾越觉得这个想法很妙。

  如今这个时候,李泰,还有他的父皇,还有更多的人,都将目光放在了李承乾的身上,让他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困难。

  但若是将李治也引入进来,那么三方混战,一团乱麻。

  如今的情况下,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李承乾才方便浑水摸鱼。

  高丽的事情,或许他不应该插手兵权,因为他的父皇会死死的盯住,谁插手谁死。

  或许对李承乾来讲,那个时候也已经晚了。

  他需要更早的着手,更早的从别人不经意的地方着手。

  《考工志》,工匠,弩弓……军方。

  ……

  李承乾终于站了起来,重新走到了里屋,在苏淑的身边躺下。

  “殿下可是想清楚了。”苏淑面对面的看着李承乾,眼中的担忧依旧浓重。

  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淑儿,找个时间,带上大郎二郎,一起去看稚奴和兕子去吧。”

  “嗯!”苏淑咬着下唇轻轻点头。

  李承乾轻轻地将苏淑搂进怀里,然后低声说道:“淑儿你知道的,为夫最近处境不好,所以麻烦淑儿帮为夫个忙,缓和一下如今的处境?”

  “嗯!”苏淑抬起头,满脸期盼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凑到她的小巧的耳边,轻声说道:“淑儿给为夫多生几个儿子吧。”

  “啊!”苏淑顿时惊讶的抬头,脸上满是红晕。

  “你我生的儿子越多,父皇对为夫就越放心。”李承乾伸手,轻轻褪去了苏淑肩头的白纱……

第16章 令皇帝忌惮的东宫班底的强横

  东方的天空,弥漫起一阵鱼肚白。

  李承乾站在丽正殿中,任由两侧的侍女帮他打理着身上的蟒袍,同时看向李安俨,问道:“这几天他没什么动静吧?”

  “没有,侍卫张思政这几日被安排轮值,每一次他的身边都有我们的人看着。”李安俨目光警惕的看着李承乾身侧的侍女。

  丽正殿中,除了他和太子之外,也就只剩下这两人了。

  “不用担心,她们是太子妃从苏家带过来的,可以信任。”李承乾微微点头,神色轻松。

  “是!”李安俨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武功苏氏太子妃这一脉,是和太子牢牢的绑定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不像太子妃的亲伯父,驸马都尉苏勖,竟然任魏王府司马,甚至还主持修订《括地志》,在太子生病的这段时间,狠狠的从背后捅了太子一刀。

  李安俨下意识的抬头,就看到了李承乾似笑非笑的眼神,李安俨有些讪讪的笑笑。

  李承乾深深的看了李安俨一眼,驸马都尉苏勖的事情,李承乾心中自有算计,甚至已经开始布局,不过还早,不急。

  “纥干承基那边处理妥当了吗?”李承乾轻飘飘的开口。

  李安俨神色肃然起来,拱手道:“已经处理干净了,就看什么人会往里钻了。”

  纥干承基其实在数天前就已经被冻死了,但李承乾却已经作出一副他还没死的假象,就是想看看,谁会在纥干承基的身上用力,到时候,李承乾反击起来,是会死的人。

  “今日东宫升殿,诸官齐聚,是难得一见的往外传递消息的机会,你,还有孤的注意力,都会从他的身上移开,是他和外面联系的最佳时机。”李承乾眼神冷冽起来。

  张思政是东宫卫士,不到休沐的时候,他根本离不开东宫。

  李承乾三日之前出现在太极殿,给了朝堂太多的惊讶。

  外面的人最急切的想要知道李承乾真实的情况如何,所以张思政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真实的消息送出去。

  如此,正好也可以让李承乾看一看,躲在张思政背后的人究竟是谁?

  “他在东宫也已经有好几年,对孤一直也很忠心,若不是有很特殊的人物说了什么,他必然不会背叛孤的,而且在东宫这样的人也不只是他,那个人才是真正负责传送消息的。”李承乾抬头看向李安俨。

  李安俨神色肃然的拱手:“喏!”

  “快下值时,孤会赐诸人不少丝绢,之后,你派亲信之人跟着送到各人家中,然后再让人赶到平康坊门口埋伏,孤要看看,东宫官员当中,究竟会有谁在今日去平康坊见客,盯死他们的客人,孤要知道那些人究竟是什么人。”李承乾面色冷峻。

  李安俨轻轻躬身,他沉吟着想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说出来。

  太子的计划,在看来颇为有些儿戏。

  太子怎么会知道那些人,今夜就一定会去平康坊见人。

  太子为什么就那么确定,他们今夜一定会在平康坊交易消息。

  不过李安俨没有多少别的想法,查缺补漏就是了。

  李承乾抬起头,听着外院传来的声响,轻声说道:“好了,他们已经都来了。”

  ……

  崇德殿中,十数朱紫庄严肃立,恭敬垂首。

  李承乾缓慢的从侧殿走入,然后平静的走到了中央的主榻上坐下。

  群臣垂首之间,眼角余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李承乾的腿上。

  李承乾的步伐虽然缓慢,甚至相比于在太极殿的时候还要更慢,但能看得出来,并不跛。

  这几日,长安城中对于太子身体状况的猜测,在暗地里吵的很凶。

  甚至于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那就是太子借助机关之术,才能在行走间看起来毫无异样。

  本来这种说法传的很凶,但随后,从魏征府里传出来一句话,若真有那么一种机关,对天下苍生而言也是好事,但谁能制得出来?

  百官心中一愣,但随即就四处找人制作,但结果谁都制不出来。

  即便是魏王妃的亲叔父将作少匠阎立本,尝试之后,也以失败告终。

  群臣的目光看着李承乾的腿上,虽然说因为没人能制造得出那种机关,所以导致传言消散,但传言中关于那种说法的弊端却也有不少被人记了下来,就必须太子在坐卧之间,极为的不便……

  李承乾平静的坐了下来,袍裙之下,能清楚的看到太子的乌皮六合靴露出出来……

  坐卧自然,神态庄肃。

  看不到任何机关的痕迹。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于志宁,李怀俨等人已经在前方拱手,其他人立刻回过神,跟着对李承乾行礼。

  “众卿平身。”李承乾脸上的神色异常的冷漠,双手垂于主榻两侧,视线在在场的每一名东宫官员身上扫过。

  东宫群臣甚多,然而来到东宫参事的,基本都是主职在东宫的官员,像太子少师房玄龄,太子少傅高士廉,除了每月来一次,象征性劝谏上几句,基本就会离去,他们不会在东宫久待,免得被皇帝猜忌。

  站在诸臣左上的,是东宫诸臣之首,太子詹事于志宁,统率东宫内外诸事。

  李承乾因为断腿受伤,东宫闭门大半年,然后一开门,就从外引入大量的卫士,于志宁立刻着了急。

  因为他是和太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于志宁身后,是太子少詹事、行太子左庶子张玄素,国子司业、太子中庶子孔颖达,宗正少卿、太子右庶子李百药。

  张玄素是于志宁的副手,其他孔颖达,李百药在东宫多以授学劝谏为主。

首节 上一节 14/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