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03节

  不过好在过了正月十五,正月十六,皇帝的气息终于好了起来。

  两仪殿,常朝。

  李承乾一身黑底金丝龙袍,坐在御榻上,看向长孙无忌,说道:“舅舅,记得提醒朕,到了明年,起复高真行,以太子舍人,检校咸阳县令。”

  “臣领旨。”长孙无忌站出,认真拱手。

  高士廉临终的时候说过,他不对自己的儿孙有多大期待。

  但这话他可以说,但李承乾不能不当回事。

  他不仅要用高家人,而且是要用,他自己真正培养人才的方式去用。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不管放在朝中哪个位置上,都会合格。

  相比于那些只知道跳出来抢位置,却又做不出事情,随时都能被弹劾免掉的世家子弟。

  这样的人,才是本朝的核心。

  “高履行,高至行,高纯行,高审行,高慎行都已经丁忧守孝。”李承乾看向杨师道,道:“吏部要在三月之前,将人全部选出来,报送政事堂审核,最后送到朕这里来。”

  “臣领旨。”杨师道神色肃然的站出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继续说道:“如今已经是正月十六了,下一个初八开始,就要科举了。吏部准备的如何?”

  “一切已经妥当,就差陛下指定主考人选了。”杨师道认真拱手。

  李承乾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想了想,他开口道:“莒国公,这一次便由你来当担任主考吧,朕现在也没有什么兴趣出题,这次的科举,就以孝为主题定策论,详细的题目,你来出。”

  “臣领旨。”中书令唐俭站了出来,拱手领命。

  李承乾松了口气,说道:“这一点,大唐里外都发生了不少的事情,但一切终要过去,持孝心,行孝行,如此,才能不愧对先帝,不愧对申国公等一众老臣。”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群臣齐齐拱手。

  李承乾最后看向杨师道,说道:“安德郡公,此番科举一定要安排妥当,人数不必太多,正常取便是,之后,前十名的考卷送到朕这里来。”

  “臣领旨。”杨师道沉沉拱手。

  唐俭虽然是主考官,但实际上真正在负责里外一切的是吏部,尤其是他杨师道。

  ……

  李承乾站在太极殿扶栏前,目光看向整个长安城,平静的开口道:“舅舅,你觉得弘农杨氏,会放过这次机会吗?”

  长孙无忌从李承乾身后走出,他微微摇头,说道:“世家贪婪,这种影响未来几十年的事情,他们不会放过的。”

  “杨卿是个好官,但弘农杨氏太拖他后腿了。”李承乾抬头,说道:“多盯着一些,看看他们会在什么地方下手,朕也好好的学一学,大唐科举的舞弊手段。”

  “臣领旨。”长孙无忌拱手,道:“臣告退。”

  看着长孙无忌远去的身影,李承乾轻叹一声:“这一个多雪的冬天总算是要过去了,去年山下为了过冬,砍了多少树?”

  “司农寺看了差不多有五千多颗,百姓和官宦人家,看了差不多是同样的数目。”李安俨从一侧的廊柱之后站了出来。

  “让司农寺派人,寻找上万株树苗的种植之地,记住刚刚砍伐过的不要种,找那些山中一片空白的地方去种。”李承乾抬起头,轻声道:“让司农寺的人多找找,三月份的时候,朕会多带些人,去山里种的。”

  “臣领旨!”李安俨认真拱手,神色肃然。

  李承乾目光看向前方,轻声道:“科举就要开始了,风暴也快来了。”

第543章 科举弊案,必然血流成河

  亲仁坊在长安东市西南角,往北隔宜阳坊便是平康坊,平康坊西便是务本坊。

  务本坊便是国子监的所在。

  从亲仁坊西面能偶尔从国子监溜出来的士子。

  “吱呀”一声,一身灰色长袍的卢照邻从一座小院里走了出来,关上了院门。

  院子并不大,位于亲仁坊东南角落里。

  这里能够看到东市,看到平康坊,到了街西面,又能够看到国子监。

  位置足够好,但又足够冷清。

  居住在这里的,多是长安本地人,还有一些到东市经商的客商,以及稍微有些家资的国子监学子。

  ……

  卢照邻抬头看了眼天色,已经是酉时末了,天色已经昏暗,距离宵禁还有两刻钟。

  卢照邻快步的朝着街尾的一家饭肆走去,神色有些匆忙。

  他一个人住在亲仁坊,虽然合心意,但没有家人照顾,不会做饭的他,里外着实有些为难。

  但没有办法,只有在一个人的时候,卢照邻的心才能安静下来。

  接连错过大唐两位公主,虽然人们看着他家世的面上没有多说什么,但抬眼之间,却已经满是对他的议论。

  卢照邻神色苦涩,皇帝明明很看好他,但他却因为迟疑,而断绝了自己的前途,不然……

  卢照邻摇摇头,步行之间,他已经来到了饭肆之外。

  里面坐着的,多是一些来自外地的举子。

  卢照邻虽然名声不小,但说实话,见过他本人的人并不多。

  只要他不是去往那些王公贵族的宴席,见到那些王公贵族的子弟,被人认出来的机会并不大。

  即便是偶尔有人看他脸熟,但也绝对不敢相信,大名鼎鼎的卢照邻,竟然落魄成这个样子。

  卢照邻缩在角落里,一碗粥,一只囊,一碟小菜,一壶酒。

  满脸胡须的他,已经习惯了如今的生活。

  他之所以还留在长安,便是为了下个月的科举。

  这一年来,他潜心读书,为的就是科举。

  虽然有着公主之事,但他卢照邻好歹出身范阳卢氏,只要他考到了进士的水准,那么谁也罢黜不了他。

  就在这个时候,旁边的桌案上,两个喝着劣酒醉醺醺的士子的声音传入到了卢照邻耳中。

  “祁兄,你这是怎么了,晋阳豪富之家,怎么还来这种地方?”

  “还能怎样,钱都快花光了。”

  “花光了?你老兄莫不是赎了哪家的花魁娘子,然后将家里给的钱全部都花光了不成?”

  “哪里有什么花魁,不过倒真的是见了一位大人物,花了五百贯,这下子科举有名了。”

  卢照邻平静的从两人身侧而过,这种被人欺哄的最后倾家荡产的事情,每年科举都会发生。

  就在卢照邻走过的一瞬间,声音再度传来。

  “什么大人物啊,五百贯,你老兄不会是被人骗了吧。”

  “没有,是安德郡公!”

  卢照邻的脚步顿时停了下来,一脸的难以置信。

  “你认识安德郡公,你老兄确定没有认错?”

  “没有,我家叔父当年参加过晋王大婚,我那时就在身侧,所以远远的见过安德郡公。”那人突然侧身看了卢照邻一眼,卢照邻这个时候,已经大踏步的向外面走去。

  “来,喝酒喝酒!”

  “喝酒!”

  ……

  走出店外,卢照邻不知不觉中,已经浑身冰寒。

  今年的科举,他是志在必得的。

  以他的水准,中举不难。

  问题是因为公主的事情,他的名次不会太高,甚至可能是在尾巴上几名。

  然而,如果科举舞弊……

  是的,科举舞弊。

  卢照邻真的难以想象,一旦科举舞弊,有那么一些人挤到了他的前面。

  那么他卢照邻,必然会被这些人挤掉。

  想到这一点,卢照邻只感觉一阵的毛骨悚然。

  科举是他这一辈唯一的出路了,如果这条路今年被人堵死,那么明年呢?

  他本身就不被皇帝所喜,仕途坎坷,若是再耽搁几年,一辈子就都毁了。

  但是……

  这件事情太严重了。

  因为他涉及了吏部尚书杨师道。

  卢照邻虽然刚刚只听了几个字,但当那人说出安德郡公的名字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安德郡公上一次被从吏部尚书罢免,就是因为他耳根子太软,听了家人的话,导致朝中吏治出了问题。

  如今,又是他家人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603/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